《番茄太阳》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有一条潜藏的暗线,那就是文中的“我”心情的变化。教参中分析了该条心情的路线,许多教师在执教时也由“我”的心情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文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根据“我”贯穿全文的心情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句子分别是这样的:
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
她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隐隐心疼”写出了“我”对盲童明明的怜爱,怎么可以称为心情呢?这是对人物的一种感情呀!文章开始“我”因为自己的悲惨遭遇感到心情“灰暗无比”,这是一种情绪,以及后来的感到温暖,感到快乐都是心情发生的变化,但这儿的“心疼”与心情不是一类呀!
教学时,我也曾让孩子们去找心情变化的词语,但没有一个孩子找到这个“心疼”,我没有责怪他们,但对于教参上的解读“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心情变化,从灰暗到温暖到喜欢到快乐,最后到感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补充习题》上也出现了该项练习,根据课文,按照“我”的心情变化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快乐、喜欢、感动、温暖、灰暗等。
“心疼”、“喜欢”真的是心情吗?个人认为“心疼”属于内心的一种情感,一种让人怜爱的喜欢,而心情是一种情绪,要么快乐,要么悲伤。更何况前面的“灰暗”是针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而这儿的“心疼”是针对这个小女孩,怎么是心情的转变呢?
呵呵,我想我一定钻进牛角尖里了。但身为人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东西,我要给我的学生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正确的引导,欢迎各位给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