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搭建语文课堂与课外的桥梁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6-02

                

                      搭建语文课堂与课外的桥梁

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语文的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只有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课内阅读怎么上?上课开始,教师引题谈话,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时,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读;阅读后,进行汇报朗读或回答相关问题。概括起来讲,便是:兴趣、任务、汇报。那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是否也可以这样做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5月24日下午,在爱达花园小学听了四年级的两节课外阅读课,也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两节课分别代表了课外阅读课的两种形式:一节是阅读推荐课《夏洛的网》,是江东门郑睿老师执教的;一节是阅读交流汇报课《那个黑色的下午》,是南湖二小刘菁老师执教的。听后感触颇深。

感触之一:这样的课,孩子真的很需要。在《那个黑色的下午》阅读交流汇报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自主阅读,不仅了解了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而且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读懂人物,谈谈感受。在谈感受时,主要是关注的是作品所呈现的形象、感受以及场面,带领孩子走进苦难,让孩子大声地朗诵,找出感人至深的画面,说说感受。学生的发言,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很是巧妙。强调的就是我们语文课内阅读中的“语言文字的品析”。不过,我觉得交流的形式比较单调,不妨试试书评式、剧本式、辩论式等多种形式对书中人物和语言进行欣赏和品位,也许会更受孩子欢迎。

感触之二:课外阅读承载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的任务。《夏洛的网》阅读推荐这节课,就像相声演员的抖包袱一样,一点点地抖包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孩子学得积极主动,参与热情极高。孩子对夏洛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夏洛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都很感兴趣。从这一点上来说,孩子对整本书的兴趣也就激发起来。“激趣”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不过,感觉对于整节课,有些琐碎。在阅读推荐中,整合一个话题,比如说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文本细读的线索,将更会有针对性。

感触之三:我们让孩子去阅读文学作品,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愉悦,这是精神上的激荡。当然,孩子会感动,这是作品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产出了共鸣;孩子会敬佩,这是作品的主人公的人格力量给我们一种力量;孩子也会坚强,这是作品中主人公经历磨难坚忍不拔的精神给我们以激励。阅读是讲究收获的,我承认,我的课外阅读是充满功利性的,因为我想让孩子通过课外阅读,把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加精彩,满足我的功利性阅读,而且我也会有很多的成就感。这两节课,无疑也给我们的课外阅读课做了典范。

当然,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路上,我和我的同行们仍然在摸索着,也有迷惘。但是,我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书香,让孩子有书卷气,帮助孩子搭建语文课堂与课外的桥梁,那就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