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的感受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 张铁杰
新课标的修改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 阅读什么书?
曹文轩教授认为人间最美的姿态是读书,通过读书可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其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推荐经典作品,而不单单是传授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并且,所推荐的经典作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河流涤荡的,经得起历史锤炼的。如流传下来的国内外经典作品,它们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每一篇在读完之后,不论是带给人欢乐或伤感,都能发人深思,让人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品味,去领悟,成为人生的一种参照。这样,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成为人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也才把语文教育落到了实处。
二、 语文课怎么讲?
在这次研讨会,曹文轩教授指出了一种新的语文修辞手法——煽动。就是说在语文课中,不能只是就文本讲文本,而应从审美,意境,情感等各个角度让学生去感受。如果《凡卡》一文不是从小孩的信的角度去写,而是以作者的角度来写。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叫《凡卡》的文章吗?这就是说老师的提问要达到一定的层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带着优雅,带着鉴赏,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关注文本,把学生的情感煽动起来,思维调动起来,这样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怎样指导写作?
一个人不论将来做什么,写文章是基本技能。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写作技能。俗话说:好文章离不开“折腾”。如颜色的描写,有关色彩的词语琳琅满目,从学生开始写作时,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身边的色彩和景物,而不是加以拘束,放飞孩子自由创作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力。这样,经历长期的积累,在以后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就会生动的运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尽可能为多学生提供写作的角度,发散思维的空间,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就避免了按照规定的套路一板一眼流水账式的去写。尽管开始可能无法适应孩子们小脑袋瓜里的奇思妙想,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写法很有道理。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思维限制和束缚学生。
四、朗读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走进校园,常常能听到学生们的朗朗书声。可是,朗读的意义是什么呢?曹文轩教授这样指出:“那就是把孩子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在美读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品味作品的内涵所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文字优美,结构合理,很适合孩子们的朗读。所以老师不应该在教学中肢解文本,而要更多的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细细品味每篇文章。尤其是有些文章不必讲的过于直白,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品,去悟。
此次学习让我受益很多,课改以来的许多困惑通过学习交流明白了答案,知道了以后如何去做,很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