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之我见
在初步学习语文新课标修订版解读后,有三点引起了我的关注。
1.更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与发展
语文新课标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语文课程更加凸显学生的地位、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习得。传统“陈述式”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应教与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能力。
2.更关注学生写字的品质与质量
语文新课标修订版对学生识字数量的要求有所下降,注重写字能力和识字兴趣的培养。如在第一学段中将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调整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但却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方法、写字习惯与姿势的习得要比多认识一些生字更有意义。
3.更关注瞬息变化的信息技术有意义的融入教学。
这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一个挑战,也是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改变了教学的方式,课堂的地点,也多样化了作业的形式,如作文的布置,以往都是作文本手写,作业收发、老师翻阅批改所消耗的时间很多时候使得反馈后滞,如果让学生以博客形式电子呈现,既能省时,又能更直接的批改,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这是课堂的延伸。
南湖三小 周钰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