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变的语文,不变的人文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4-01

变的语文,不变的人文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余霞

   听了陆志平教授的讲座,对2011版新课标有了一些认识。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教育思想的变与不变

   语文课程的性质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这是不变的,但是更强调了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对语文的运用。

   陆教授列举了传统的“经典范例—诵读”“知识—传授”“能力—锻炼”等教学思想,而现在的“素养养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把以前的各种思想中合理的部分保留了,对各种方法的优势进行了整合,合理的运用,就是最好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变与不变

    教学内容基本没什么变化,教学建议也是把以前的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不同。

    例如对字量的规定,有一明确的字表,这个字表是在科学的统计是产生的,而不是凭感觉,靠估计来的,这样制定的目标更符合实际,更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对活动性课程的更加重视,是新课标的一个改变。以前就存在的教材的有些教学内容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开展,而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老师过去常常讲得过多,让学生参与得太少。在活动中推进教学的方式能使我们一扫过去教学的积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阅读教学时可开展这样一些活动:速读竞赛活动、精读复述活动、角色分读活动、诗文背诵活动、学法交流活动、质疑探究活动等等。写作教学时可开展的活动有:创意交流活动、自评互评活动、佳作赏评活动、经验总结活动、调查访谈活动、情境触发活动(即启发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感受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变与不变

    语文素养的形成上,把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明确提了出来。其实以前老师们在实践中就是这么做的。可见课程标准有很多就是来自老师的实践,总结了老师实践中的优秀做法,并形成规范,推而广之。

    如“随文学习,指导点拨”,就告诉了我们,语文知识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主。要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去了解语文知识,而不是像讲解物理公式一样地死记语文知识点。在教学中“识记字词、了解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这种教学流程曾统治了很长的时间。其机械式的、支离破碎的理解方式往往抑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人文内涵的自由自主的体验思考,让语文这门本应风情万种的学科,在学生眼中变得平淡乏味、空洞单调。现在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高扬语文的人文性。新教材在教材编写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本套语文教材的编写,将改变把语文仅当作工具的片面认识,引导学生体验语文所蕴含的强大而深沉的文化魅力,引导体验并自主的思考生活,发展学生自主的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构想无疑会使已沉寂多时的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更加丰富。

四、师生关系的变与不变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条是不变的,据陆教授说:这个不变是很不容易的,能保留下来是很有意义的。

这是被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新课标注重教学方式上的多样性,不仅应用启发式教学,而且更深刻、高标准的应用参与式教学,它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还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在保留原有标准中合理的部分,与时俱进,加一些新内容,从而更符合时代精神。重新审视,修改一些内容,包括一些语文表述的修改,使得表述更准确,避免了一些模糊和争论。更是把老师们中间一些被证明成功的方法加入了进来,使得可行性更强了。我们既要关注变了的部分,也要关注不变的部分,尽量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