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植树节,新城小学报告厅,我和建邺区、凤凰语文网的众多热心网友,聆听了陆志平教授的《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报告,11组关键词,近3个小时的讲座。没有停顿,没有迟疑,没有……陆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盛宴”,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正在努力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老师而言,实在是太丰盛了,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将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血液中去。下面就陆教授的经典语录谈谈自己的感想。
——语文课程标准实际上就两句话:“语文素养的课程观和语文实践与养成的教学观”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轻松,更快乐!看上去这一个两句话的解读,看上去这是一个语文老师简简单单就能探索的问题,但是对于很多一线的老师而言,我们能在这个方面进行思考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我们常常关注的是我们如何把这节课上好,如何上得出彩,而不去思考如何上得有效,上得让学省有所收益,现在有了新课程的指引,我们更加深切地知道了这一点就会在自己的教学中投入更多关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思考。
——加强写字和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我没有教过低年段,也几乎不知道低年段的老师是如何把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教会写出端端正正的字来的。虽然开展课外阅读,也没有十分仔细和深入地研究过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仅仅是通过活动、评比去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陆教授对于这两点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语文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尤其是在做人根本的素养方面,读书和写字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如果一个人连小时候都不喜欢读书,让他长大了再去热爱读书,这种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陆教授一句“一个人不读书会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如同洪钟一般,估计是敲响在了每一个现场老师的心头。虽然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有点夸张,但是后半句是非常经典的,中国人不读书,不爱读书几乎成了一个和先进发达国家难以并肩的弱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我们的本分的工作,为孩子热爱读书,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有些家长是浮躁的,有些声音是浮躁的,但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心要静下来,做和语文有关的事情,别被家长、社会的不良风气牵着走。
——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是我的母亲帮助我获得了诺贝尔奖。”
原来阅读、质疑、成长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们自己的教学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沉默一片,摇头表示没有问题,但是这却是实实在在最最要命的问题。从明天开始,我需要在我的课堂上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真真实实的质疑的环节,从一开始就打开学生质疑的思路,让质疑、解疑、深疑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旋律之一。不能指望我的毕业班学生能在未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改变多少,但是能改变一个是一个,在理念上、行为上、学习上有触动,有改变总比继续沉默下去要好得多。
——“质疑就在现在!”
在活动的最后,我提了一个问题是问关于习作评价的,陆教授说:非常支持老师个性化的、有创意地进行习作评价的改革,一定要打破传统让学生的习作学习和收获“新鲜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能力的发展。
有很多很多收获,都记录在长达8页的记录纸上,这将成为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不断温习和感悟的资料,我也会和标题说得一样——“将新课程标融入
入自己的教学血液里”。这才是专家们希望看到的情况,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小语教学才能走出新的天地。最后感谢陆教授、沈高明老师及凤凰语文网十年来的平台搭建,因为我也是凤凰语文网成长起来的老师。
五年之后,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