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巧用生成 情润心灵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2-22

巧用生成  情润心灵

——《荷花》教学反思

南京市莫愁湖小学   惠茗

“生成”的课堂,是尊重学情的课堂,是生命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历程。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关注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巧妙地利用生成的有效的教学资源,让流动着生命的思维火花,在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升华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动态生成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就会高潮迭起,精彩无限,就会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最佳教学境界。

《荷花》第四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作者面对随风舞蹈的满池荷花,如痴如醉,人即是荷花,荷花即是人,人花合一,融为一体,好一处迷人的仙境啊!老师觉得同学们也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白荷花了。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学生1:我会骄傲地说:“瞧,看我开得多美呀”。

学生2:我想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的连衣裙,随风舞蹈。

学生3:我终于长成了一朵漂亮的荷花,可以让很多游客来观赏我了。

学生4:我要成为荷花仙子,满池荷花谁都没有我美丽。

学生5:我要大声唤醒更多的荷花,把夏天打扮得更美丽……

这时,冯雅文同学慢慢地站起来说:“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找几个小伙伴和我一起玩。”

听了冯雅文同学这一独特的情感表达,我顿感心里酸酸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孤独”一说,分明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隐讳表达,更是一个孩子精神的诉说,情感的独白,心灵的呐喊。背后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寂寞的时光……我觉得这一生成资源,给课堂教学创生了一个极好生“情”点,会把课堂教学引向一个别有洞天的境界。

于是我便随机问:谁愿和这朵孤独的荷花交朋友?

(顿时,全班同学都把手举起。)

学生1:我愿和她做朋友。

学生2:我愿和她一起做游戏。

学生3:我想让她星期天到我家来玩。

……

听到同学们关爱的话语,我亲切地安慰冯雅文同学:孩子,你不孤独,瞧,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欢歌笑语的。

从冯雅文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感受到了他得到了莫大的抚慰。

教后反思如下。

第一,课堂上有效生成,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学生思维空前活跃而爆发出来的五彩斑斓的光环。这种“生成”产生于课堂的即情即景,触发于偶然、不经意间。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生成,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面对学生的自主解读日趋多元,合作交流自由活跃,语言实践即时变化,情感体验难以预料,教师要随机用好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营造出富有灵气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让学生灵性的火花燃起燎原之势,给课堂创造出更多的精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抓住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巧妙”、“不知不觉”的“相应变动”,看似信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却是教师对“学情”的一种即时预制,更是一种高超教学艺术。

第二,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前有效的预设是动态课堂的生命之源。如果课前没有足够的预设群作铺垫,课堂生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生成则是对教学过程中“学情”动态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新课程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教师对教学动态的关注,对“学情”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尽可能地多纬度设计多个预案群,让预设更多地具备一些灵活性,弹性和开放性。为课堂留下一片潜力无限的艺术空白,为课堂生成创造出更有利条件。 这样,课堂就会出现更多的亮点,出现更多令人叫绝的精彩。课堂生成也就会随之变得更加自然、和谐、美丽。

第三,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动态生成中,学生是“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灵动的生命体。学生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独特的情感体验,都是鲜活的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展示了创新的天地,它呼唤广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技巧,练就一颗敏感的心,及时的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发现新的生成点,随机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精彩的互动中,不断创造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会焕发出灵气、胆气,走向大气。

第四,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敞开人文情怀,珍视学生的灵感,尊重学生的智慧,呵护学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精心营造心灵互动情感共舞的时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感到底气十足,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灵气飞扬。如在《荷花》教学片段中,孩子在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把主观的情感移植到文本中,觉得自己就是荷花,荷花已不是自然之荷花,荷花已成了孩子们的心灵之荷花,已将叶老笔下的荷花人格化了,荷花即人,人即荷花。教师一点不经意的牵引,就让一朵朵充满人文关爱之荷花,绽放在孩子纯洁的心灵,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此时,不是荷花在说,而是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也随之得到升华,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田。

我想,只要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提升,动态生成的课堂定会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走向生机四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