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历史

教学与评价 共生与共长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1-03

     1223日上午,建邺区第五盟区全体历史教师齐聚中华上新河中学的美丽校园,共同进行本学期最后一次盟区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共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一节九年级公开课及课例研讨,然后是九年级命题技术讲座。

第一节课是由中华上新河中学的历史教研组长吴冬梅老师执教的《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导入部分,吴老师展示了一张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引导学生回顾了冷战局面的形成,为本节课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紧接着,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通过自学教材、组内交流,探究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吴老师走进每个学习小组,耐心地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追问和反问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更多角度的思考。在15分钟的合作学习之后,欧洲一组、美国二组、日本组的同学代表们先后走上讲台,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吴老师还通过不时地追问将探究学习引入更深层次。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后,吴老师通过结构化的板书,系统梳理了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的发展状况,勾勒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然后提出问题“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启发学生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最后通过拓展问题“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发展有哪些共同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放在一起进行思考。整节课生生合作有效,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达成度高。

课后,吴老师介绍了整节课的设计思路,盟区每位历史教师都对这节课做出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展示在课堂中真真实实地发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及时、有效地介入,例如合作学习时的点拨、交流展示时的追问、拓展问题的提出,将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领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转“识”成“智”的课堂理念,达成了教学评一体化。

第二环节是由致远初中陶丽老师带来的讲座《命题与教学共生共长》。陶老师从自己参加命题的经历出发,讲述了研究命题的意义、历史试题的一般构成原则、命制试题的一般流程。然后通过中考真题、一模试题中典型选择题的分析,强调了选择题命题的三大规范:材料选择精当、选项设置科学、考察目标明确。最后,以一道材料题为例,从考察方向、考点、立意、情境、设问五个层次系统介绍了材料题的命制过程,整个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盟区首席葛名威老师对活动做了总结,对两位老师精心的准备、全体教师认真的探讨做了充分地肯定,并对盟区教师命题技术的自修提出了要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