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区中学道德与法治盟区教研活动在建邺初级中学举行,建邺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盟区教师齐聚初二(6)班参加了教学研讨。
第一项活动由建邺初级中学黄培培老师开设展示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上的《服务社会》一课。黄培培老师首先以“冬日遇见温暖”,由身边故事导入新课,引出《服务社会》,从学校周边小故事出发,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授的环节基于学情,设计环环相扣,首先通过是非选择与价值思考,结合课堂上的小采访及教师引导及追问,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服务社会的意义。随后基于学生对服务社会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设计课堂,由南马志愿者活动的情景感悟,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自然感受我们享受着社会带给我们的服务,也应到积极参与其中。在此之后,根据学生问卷中涉及较多的服务社会时遇到的困难和顾虑,以顾虑解决为线索,设置问题探究,学生真正去帮助同学解决烦恼,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服务社会从小事做起、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调整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的能力。学生在道德澄清的基础上产生道德情感最后落实于道德行为,以此设计了“参与其中,身边微公益”活动。学生将这节课感悟到和理解到的内容,真正落实在小事、落实在身边。本堂课重点突出、内容紧凑、主次分明,课堂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接着第一盟区负责人施红心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点评研讨,老师们畅所欲言。黄培培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和上课情况做了分析和自评,接着唐金龙、陈一冰、袁群、汤洁等老师肯定了黄老师在教学设计环节紧扣学生实际、教学逻辑清晰、设计具有深度的亮点,也针对问题设计的深度以及知识的关联性上存在的欠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唐金龙老师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随后唐金龙老师为各位老师做了题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的专题微型讲座。唐老师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老师,在教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将能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年级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七年级的讲演能力、八年级的阅读能力以及九年级的质疑能力。还有一类是学生的分类、比较、归纳、演绎、发散、联想能力。他提出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七年级就应该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他还介绍了很多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经验和心得,很大程度地启发了在座的老师。
最后,几位老师在推动道德与法治任务单学习的实践探索上提出了几点想法,同时对此次教研活动的收获进行了总结。
此次活动为盟区内老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是对新教材的一次探索。有效地促进了新老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教学研讨活动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