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下午,建邺区第五盟区数学组在江心洲中学开展了本学期第8周的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方程教学”,盟区七年级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盟区负责人何君青老师的主持下,研讨活动拉开帷幕。首先上课的是来自中华中学上新河的张素红老师,张老师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年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以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举例子、找属性、再举例、下定义、辨析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性认识。紧接着上课的是来自江心洲中学的耿沐林老师,耿老师在《解一元一次方程(1)》一课的教学中,从简单入手,借助天平称物,来得到方程的性质,知识的引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并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间。
接下来,由来自致远初级中学的新入职教师陈缓老师分享入职以来的心得与收获。陈老师从如何备课、如何听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介绍。陈老师在短短两个多月,感悟颇多,备课时精心选用多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课堂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延迟评价的艺术,注重课堂生成,课后坚持写“一失一得”,用心地在做好教师这份事业。
课后的交流研讨中,前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张老师阐述了她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意在开展章节统领课,让学生知道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耿老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操作活动,来得到等式的性质,进而实现等式的互换。
研讨过程
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大家先对前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致远初级中学康叶红老师:从算术到方程,还是从问题到方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建议在归纳等式性质时,可让学生先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归纳出等式性质:1.再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归纳出等式的性质2.并通过天平的角度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中华上新河特级教师黄玉华老师:两个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每个老师要结合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一些尝试。关于“教什么,怎么教”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基于学情,基于课标,让学生在感知中积极地思考。教师做好引领、点拨,在预设和生成中,把握好这个度。在第一节课中,应让学生体会引入方程的必要,并体会等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根本点。在第二节课中,让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其中,等式性质2是难点,关于能否用天平来解释还有待探究。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何君青老师:张老师特别关注到学生能力的拓展,尽情让学生去说,基于学生的前经验对后经验的影响有序开展教学。耿老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关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转化。考虑到学生对天平的了解程度,不妨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天平称物的设计做一些改进。何老师从自身的实际教学出发,提出教师眼中要有学生,预设是对书本的尊重,而生成是对学生的尊重。
最后,中华上新河特级教师黄玉华老师对致远初级中学陈缓老师的讲座进行了评价,对陈老师在教学方面的用心程度给予了肯定,并给以厚望。虽然新老师在刚开始可能会比较累,但是开始的积累丰富之后,定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谓是厚积而薄发。如果可像陈老师这样坚持写教学反思,六年之后,建邺区一定出现南京市青优和一等奖获得者。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给学生创造精彩的课堂。当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上课风格存在差异,学生水平各不相同,适合你的学生的数学课堂才是最好的。愿所有的教师在砥砺前行中可以不负厚爱不违初心,也期望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