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数学

探则深究 变则归一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9-26

2018925日下午,建邺区第五盟区数学组在致远初级中学开展了本学期第4周的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八年级微专题(提优),盟区二十几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盟区负责人何君青老师的主持下,研讨活动开始了。首先上课的是来自中华中学上新河的胡红艳老师,胡老师在《折特殊的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紧接着上课的是来自致远初级中学的张田田老师,张老师在《妙用“010”》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三个探究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展示的空间。

 

课后的交流研讨时,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胡老师解释了她所理解的微专题,同时指明为什么选择《折特殊的三角形》这一课时。张老师从三个探究入手,通过认识“010”过渡到应用“010”继而熟练掌握“010”,最后回归到“010”这样一个设计思路。

研讨过程

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大家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江心洲中学数学教研组长高菲老师:为什么学生会觉得难?本身应用到实践中就有难度,胡老师这一节课不仅要应用,还要用数学知识解释折纸的过程,就比较难。

中华上新河许吴山老师:第一节课折纸,在谈到等腰时,出现了用轴对称求两边的情况,也生成了由平行和角平分线构造等腰,生成的东西比较多。第二节课,探究一就是对AB的分类,由“010”模型派生出新的点,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弧与弧的交点,弧与直线的交点。

致远初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吴秋芳老师:胡老师的课放得开,学生很好的融入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活动很充分,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证明。张老师的课准备充分,整节课由浅入深,三个问题由线段——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充分。

中华上新河特级教师黄玉华老师:两个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每个老师要结合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一些尝试。尤其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基于学情、基于对教材的把握,课堂的教学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每节课为学生积淀一生发展的素养,这两节课都挺好。胡老师折纸的课,其中的一些动态生成以及一些意外收获,都需要老师去捕捉课堂的精彩。张老师的这节探究课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有挑战,也需要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课前要有充分的预测。微专题我们还在慢慢尝试,不仅仅是探究课,平常每节课入手,让我们的数学更精彩。

讲座:《探则深究 变则归一》

热烈的研讨过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何君青老师做了《探则深究 变则归一》的讲座。何老师首先对课型进行了5大分类:概念课;探究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探究课的意义在于由——不会——清楚-——不清楚——清楚的过程。目前探究课存在3大误区:错位认识、过程性认识偏浅、关注的教学。

探究课的教学可以按照理解——运用——掌握——回归的思路。要问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有没有探究的必要性?2.学生能不能形成知识联系?3.探究过程设计有无层次性?4.学生真的有能力去探究吗?5.教师的讲解能不能讲到位?6.学生的能力有无得到提升?探则深究,变则归一。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层层递进,挖掘知识的内涵部分,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同时将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题目的过程,在题目纷繁变化的思维碰撞中,重在归一,以相类似的题目为生长点不停的变式研究,凸显出数学的本质,从而让学生学一题会一类,让课堂高效起来。

何老师还谈了对两节课的思考:第一,5分钟可以当8分钟用吗?第二,小组合作的作用能不能起到充分的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建议布置任务,前两分钟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组内沟通,真正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第三,探究课先指导还是后指导呢?另外,何老师还建议,在选题时,要符合典型、符合热点、符合学情。在教学时提倡自主探究、提倡思维碰撞、提倡理解本质。

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上课风格存在差异,学生水平各不相同,适合你的学生的数学探究课才是最好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