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追求的“诗和远方”
2019年3月26日下午,建邺区第五盟区数学组在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开展了本学期第6周的教研活动,盟区七、八年级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还特邀外区数学专家许迎春、诸士金老师参加。
在盟区负责人何君青老师的主持下,研讨活动拉开帷幕。本次教研活动分如下三个环节开展:
1. 致远初级中学康叶红老师的展示课七下《 7.3平移》;
2. 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张素红老师谈一节公开课的前前后后;
3. 就康叶红老师的研讨课进行交流。

康叶红老师的展示课
康叶红老师在七下《7.3平移》一课的教学中,从观察动画入手,引出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和旋转。并让学生在举例、动手操作、尝试归纳中感悟平移的概念、性质及应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此外,康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表达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素红老师谈一节公开课的前前后后
张素红老师从自己与因式分解这节课的缘分、对这节课的认识、备课过程中的两大纠结、上完课几点感受四个方面趣谈自己在开一节市级公开课的前前后后。让我们体会到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有的只是他人看不到的努力付出。张老师说:“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更需要精彩的动态生成”,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该有的规范和素养,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才是最重要的!
研讨过程
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大家对康叶红老师的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致远初级中学康叶红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我曾经困惑:为什么从平移开始研究?在试上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让学生在归纳平移的概念时回归到数学内部,从“图形”的角度来表达。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让学生将线段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并经历从有格到无格的过程,更全面地感受平移的性质。在应用方面,采纳了何君青老师的建议,通过画出平移后的圆,学生体验到从直线型图形到曲线型图形的转变。

致远初级中学吴秋芳老师:康老师的PPT十分清新,准备充分。提出具有开放性的“胖问题”,符合新授课的要求,并且具有继续研究的意识。

江心洲中学高菲老师: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听这节课,这节课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平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南京市弘光中学许迎春老师: 这是变换起始的一节课,对后面翻折、旋转有着一定的价值。整个活动设计的梯度比较好,让学生自己去画,在动手的过程中去体会。另外我认为,能让学生动手推出的绝对不要去替代他,学生能帮学生解决的,老师也不要去做。放手之后会发现,他们真的能量很大、潜力很大。

南京市六合横梁中学诸士金老师: 最近对上周在致远中学听到的关于目标分解的市级讲座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康老师的课提出一些建议:研究几何图形的思路和维度,在于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元素与本身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复杂与简单的关系。

中华上新河特级教师黄玉华老师:这节课的优点很多,设计精巧。在归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性质,后来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最后小结部分对三大运动方式进行了构思。康老师的板书比较规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课堂上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可能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提炼。

教研课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所追求的“诗和远方”,当时平时课也要展现特色,体现务实、求真。每一份的努力都是对自己生命的投资,你若盛开,鲜花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