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建邺区杨丹、郑榕德育工作坊教研活动在我校开展。本次活动聚焦“记忆育德:德育记忆培育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南外河西二附小、南京青奥村外国语小学、致远小学分校、致远小学分山路分校四所学校的德育管理者、班主任老师分别从学校及班级层面分享记忆育德的实践与思考,同探育人新路径。活动有孙苗苗主任主持,坊内老师全程参与。
育人育心,沐光同行
青奥村外国语小学的李雪婷老师以《育人育心,沐光同行》为题和大家分享如何在日常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铭记道德规范,达到育人育心的双重目标。
凝心聚力共奋进,立德树人向未来
青奥村外国语小学的贺丽老师带来《凝心聚力共奋进,立德树人向未来》,从学校整体德育规划与实施的宏观视角出发,展示了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通过凝聚各方力量,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
乐善育德,记忆润心
致远小学乐山路分校的李鑫老师以《乐善育德,记忆润心》为题,深入挖掘了乐善文化在德育记忆培育中的独特作用,将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感受乐善之美的过程中,将道德准则深深烙印于心。
丝丝入扣穿记忆,点点滴滴是育德
致远小学乐山路分校的杜明明老师则在《丝丝入扣穿记忆,点点滴滴是育德》的分享中,详细介绍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与班级管理活动,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在点滴积累中实现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
润德于心,翻“三”越岭
致远小学分校的朱双老师在《润德于心,翻“三”越岭》的分享里,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三”种德育路径的创新探索,引导学生跨越道德认知、情感认同与行为实践的三重境界,使德育真正深入内心、外化于行。
从记忆到行动: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道德发展
致远小学分校的王丽老师在《从记忆到行动: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道德发展》分享中聚焦儿童道德成长规律,结合生动鲜活的教育故事,讲诉促进儿童从道德记忆到自觉行动的转化与升华的实践经验。
以“三重课程记忆”促进学生德性生长
南外河西二附小的孙苗苗老师带来《以“三重课程记忆”促进学生德性生长》的深度分享,系统阐述了学校构建的物化课程、仪式课程与功能课程相互交融的三重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元的课程记忆为载体,全方位滋养学生的德性成长。
育德成诗,记忆如画 —— 点亮童年之光
南外河西二附小的陈天妮老师的《育德成诗,记忆如画 —— 点亮童年之光》,讲诉“你好,立冬:腌制萝卜送父母”这一案例:跨学科课程将传统节气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通过立冬时节腌制萝卜赠予父母的独特方式,让学生在劳动的熏陶中铭记道德之美,点亮童年的道德之光。
在最后的点评互动环节,杨丹、郑榕老师以高屋建瓴的专业视角,对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逐一进行了深入点评与总结升华。她们充分肯定了每位老师在“记忆育德”理念践行中的创新思维与扎实行动,同时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未来展望。鼓励全体德育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记忆育德”这一前沿理念深度融入日常德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德育方法与策略,携手提升建邺区整体德育工作质量,为培育具有高尚道德修养与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学子而不懈努力。
(供稿:孙苗苗 编辑:滕国庆 审核:徐杰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