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活动中的重要部分
江心洲幼儿园 王容
非常有幸能参加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更多的了解到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我觉得孩子在幼儿园是个充满活力并具有深不可测的能力的阶段。他们乐于探知、敢于尝试、富于想象、思维活跃,能够对外部刺激做出分辨与取舍,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主动的探索者。正是由于这种主体性,幼儿对一定的教育影响既可能顺应、接纳,也可以抵制、拒绝,所以从外部强硬灌输的教育是无效的。正如一句谚语所比喻的那样,你可以把牛拉到河边,却不能强迫牛喝水。要促进幼儿内在素质的提高,必须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主动的发展,这是幼儿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大致雷同的,那就是游戏,而游戏的主人公就是可爱的孩子们。《纲要》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阶段,游戏体现了幼儿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游戏在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自主的游戏,也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所以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基本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加以影响最易被幼儿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而有着特别重要的教育价值。
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具有有意性水平低,思维灵活性弱、操作探索的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加之生活阅历少,接触事物有限等因素,因此,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应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指导,在什么时候介入指导,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指导,这些都将对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加以改进。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双重身份。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身份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教师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自身的这种双重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教师的这种游戏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幼儿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还能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这一身份,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想幼儿之所想,以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性。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时,不能仅仅作为游戏的纪律维护者或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幼儿游戏外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游戏中的潜在教育因素,启发、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思维、克服困难、解决游戏中的问题、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充分实现和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指导的方式方法。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教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也好,还是作为游戏的指导者也好,都应以友好平等的游戏伙伴身份,通过暗示启发的方法,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进行指导,而不是用“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
总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互通的就是游戏,游戏可以拉近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孩子在边玩边学的氛围中学习,消除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感。这些是我得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