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秘密》观后感
蓓蕾幼儿园 陈丽君
今天有幸在幼儿园王园长带领下,观看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屋顶上的秘密》。看完整个课程后,大班组成员一起讨论了这节课程的优点部分及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方面:
优点内容:
1、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活动,“屋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留意到的地方;教师独特的视角与精心的准备,将幼儿的眼界完全扩展开来,屋顶上的确藏着丰富的“秘密”,通过观察丰富的图片让幼儿对屋顶有了开拓试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观察生活的兴趣。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
2、活动中教师精确的运用了语言思维;每一个提问均有其独特价值,有效的回答让课堂气氛平和,幼儿应变能力较强、反应好,在教师给予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3、作为语言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该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语言习惯培养较好,可见平时教师的指导非常有效。
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1、教师能给予孩子充分的观察时间,并将幼儿提出的问题,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及回答,并加以肯定。
2、教师积极调动每一位幼儿,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接触问题,解决问题
3、新的词汇量及对地点的理解,让幼儿更直观的通过语言学习生活常识知识。
以上,是我们的观后感,我们会多多学习,把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平日的教学中去。
《青蛙唱歌》观后感
蓓蕾幼儿园 陈丽君
在本园带领下,我们观看《青蛙唱歌》。活动开始,教师带着幼儿站在一边神秘的让幼儿猜包在一起的“荷叶”会是什么东西。立即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当大家一起打开后发现是一张很漂亮的绿色“荷叶”,都很开心的坐在上面。这时,钢琴声响起,教师一边说故事,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一边引导孩子们感知琴声的节奏,同一段音乐可以变成柔和和激烈的两种节奏,并学着用身体动作变现出来。这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教师继续讲故事,请幼儿们学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呱呱呱”等,不同节奏的声音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并请幼儿学着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请其他小朋友猜。孩子们兴致都很高,纷纷把自己想要说的一句话变成不同节奏的“呱呱”声。引导孩子把生活中的节奏和音乐节奏联系起来,并能用一些观察到的动作、声音表现这节奏,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敏感性及表现力。青蛙本身形象就是又唱又跳(叫声、跳越动作),有很好的节奏、律动取材,所以很适合节奏音乐的表现。儿注意到声音的角色区别,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是不同的。小青蛙声音的特点,用清脆、细细的声音演唱“呱”,老青蛙用低沉、粗粗的声音演唱“呱”,在模仿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声音的高低,为歌曲中高低音的掌握打下基础。
带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动作表演,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歌词及旋律。可以边表演边演唱,表演也是对歌曲情感的反映,或欢快、或缓慢、在动作中,整个活动,教师教态很亲切,能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活动始终贯穿着故事,使这堂活动显得非常完整。
《饼干乐园》观后感
蓓蕾幼儿园 陈丽君
本次活动中教师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饼干”信手拈来,借助小班孩子“吃饼干”这一生活情境,提供了多种颜色、形状、大小的饼干,充分挖掘了饼干的主要特征,让小班孩子在吃吃、玩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个纬度提供两种颜色、两种大小、两种形状的饼干,来挑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教师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活动环节的层层递进上。如,两次分饼干的设计:第一次重在求同,通过提问“还有谁的饼干也是……”,引导幼儿发现饼干的共性特征。第二次重在求异,通过问题“这四块饼干一样吗?把其它三块饼干请出来……”,引导幼儿发现饼干与饼干之间不同的特征。精心的设计还体现在活动要求的递进性上。有层次的活动设计,有递进的活动要求,使幼儿在面临符合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让孩子看看,摸摸,闻闻,尝尝,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们学习起来情绪高涨。老师善于启发式的提问,不急于肯定孩子的回答,而是激发孩子再进一步的思考。
班级的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常规,在活动中孩子充分遵守操作活动的常规要求,良好的常规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孩子们能够按照要求去做,保证了活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