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嗖头是个牙科医生,他的技术非常好,所以病人总是很多很多。跟他的身材差不多的病人,像迷你兔、天竺鼠等等,坐在诊疗椅上,让地嗖头医生为他们看病。(书名页)
而“遇到个子比较大的病人,像猪啊,地嗖头会怎么给他们看病呢?”就可以先问问学生,再出示画面,让他们的想象和画家的想象做参照了。
个子比较大的病人,就坐在地板上,地嗖头医生得爬到梯子上,为他们看病。
“那要是遇上比猪太太还大的病人,比如像牛啊,马啊,鹿啊等等,地嗖头又会怎么给他们看病呢?”,呵呵,接着挑战学生的想象。然后再出示画面和故事。
要是遇上一些身材特别高大的,也难不倒地嗖头。他有一个特别的房间,可以由他的助手——也就是地嗖头太太帮忙,把它吊在半空中,为动物看病。
人人都说地嗖头医生好,大动物们更是特别喜欢他。地嗖头医生可以穿着雨鞋,把头钻进动物嘴巴里工作,他用轻巧的手指、细细的钻子为他们修补牙齿,所以他们一点儿都不觉得痛。
就是这样,史塔克在一开始,就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看着那个小小的灵巧的身影,吊上吊下为病人认真看病的样子,哪一个学生心里不会装着这个念头呢:“这样看病可真有趣!我要是地嗖头医生就好了!”
当然满足你的愿望啦,现在,男同学就是地嗖头医生,女同学嘛,就是地嗖头太太啦。
接着,出现新的画面,那个大大的营业招牌上的字格外醒目:猫及任何危险动物恕不治疗。然后老师故意问问学生:地嗖头医生和地嗖头太太啊,任何危险动物除了猫还有谁啊,你们为什么不给他们看病呢?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明知故问的把戏,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告诉你,当然了,我是老鼠吗,猫来了我的小命还不玩儿完了,其他吃老鼠的,我当然统统都不能看。
因为地嗖头医生是一只老鼠,所以他拒绝为任何可能伤害老鼠的动物看病,这一点,他在招牌上写得清清楚楚的。每当楼下的门铃一响,他和太太就跑到窗边向下望,即使是看起来很胆小、很害羞的小猫,也不让他进来。
有一天,他们竟然看见一只穿得很整齐的狐狸站在下面,从头顶到下巴绑着一条绷带。地嗖头医生大叫:“我不能帮你看病,你没看见招牌上的字吗?”
狐狸低下头哭起来:“求求你,行行好,我的牙齿好痛好痛!”他哭得眼泪、鼻涕直流,看起来真是可怜。
这里,老师就要把这只狐狸的可怜样,惟妙惟肖地学出来了,这可是很大的挑战哦。然后问男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地嗖头医生啊,狐狸看起来真是可怜,你怎么做呢?”
这样的问题就是道德两难问题,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职业操守,不能见死不救;而作为老鼠,接纳狐狸就意味着自己和太太的生命巨大的冒险。这该怎么办?道德两难选择是生命旅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困境,能做出理性明智的选择意味着道德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而学生参与讨论故事中人物的道德两难选择,心理上是安全的,他们既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故事中人物最后的典型化选择,也将为他们的人生经验带来提升。如他们此刻为“地嗖头”做出种种选择,可能坚持不要进来,因为生命不能拿来冒险,也可能让狐狸进来,因为生命有善良的本能,而且地嗖头医生又那么关心病人。在这里特别提醒老师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发表的任何观点,老师不要以“对”或者“错”来进行评价,这样简单化的评价将鼓励学生养成为博取老师欢心而“察言观色”的虚假发言,老师只需要让他们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故事自然会告诉孩子们,怎样的选择才是最符合人生价值的。
地嗖头医生说:“你等一下。”然后小声地问太太:“我们怎么办呢?”
地嗖头太太说:“我们就冒一次险吧。”她按下电钮,打开门让狐狸进来。
同样,这里可以问一下女同学:“地嗖头太太啊,你为什么选择冒险了呢?”这样,通过角色扮演,一方面把“善良”的品质,还有“病人重要”的生命意识进行了强调,另一方面,则也暗示着,我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就表明我有能力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选择是简单的,一枚硬币也是选择,但是理性的选择则是预料到选择的结果,而面对两难问题做出不一般的选择,则意味着对自己能力和信心的强烈信任。
狐狸飞快地跑上楼,跪在地上说:“上天保佑你们的好心肠,快救救我吧,我的牙痛死了!”
“先生,请坐在地板上,”地嗖头医生一边洗手一边说,“把绷带拿掉。”
地嗖头医生爬上梯子,勇敢地跨进狐狸的嘴巴里。“呜——”他简直要透不过气了,因为狐狸的嘴巴实在太臭、太难闻了。
“这颗蛀牙要拔掉,”地嗖头医生大声宣布,“不过我们可以帮你做一颗新牙。”
“噢——”狐狸呻吟着说,“做什么都可以,只要牙齿不再痛就好了。”
故事精彩,画面也非常精彩,在讲故事的时候,老师可要注意发掘画面元素,把故事讲述得更加扣人心弦啊。比如,狐狸和地嗖头夫妇在同一个空间内,超级悬殊的身体大小比例,更加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而地嗖头医生一边洗手一边留心着狐狸的情况,地嗖头太太也紧密注视着狐狸的动向,都在说明,他们全力以待。
虽然牙齿很痛,狐狸还是感觉到嘴里有个好吃的东西在那里动来动去。他的下巴忍不住抖起来了。
“张开!”,地嗖头医生大叫。
“张大点!”地嗖头太太也跟着大叫。
这里可以插入问题,分别问“地嗖头医生”和“地嗖头太太”:“你们为什么大叫啊?”
这样,孩子更加生动地体验到当时紧张气氛,而地嗖头太太对丈夫的关心,也通过“张大点”这三个字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了。
地嗖头医生说:“现在我要让你闻一种东西,待会拔牙就不会觉得痛了。”
狐狸很快地进入梦乡,还说起梦话来:“呣,嗯,好香啊,啧啧,我最喜欢吃生的……上头撒点盐巴,再配上一杯葡萄酒……”
你们猜也猜得出狐狸正在做什么梦。地嗖头太太把一根木棍交给先生,撑开狐狸的嘴巴。
地嗖头医生用拔牙器夹紧了那颗蛀牙,然后和太太合力转动绞盘,绳子愈转愈紧,终于,“啵!”的一声。牙齿给拔了出来,还在半空中荡来荡去。
“啊!我流血了。”狐狸清醒过来,尖声叫着。
地嗖头医生爬上楼梯,把纱布塞进拔掉的牙齿洞里,他说:“最难受的都过去了,明天早上十一点整再来,我给你装上假牙。”
狐狸的头还晕晕的,他说声再见就走了。在回家的路上,狐狸一直在想:“如果明天地嗖头把假牙装好了,我一口就把他吃掉,会太卑鄙吗?”
呵呵,狐狸也在道德两难选择呢!不过建议在这里,保持角色的一致性,不要让学生进行选择,老师可以把狐狸的复杂心态,充分演绎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体验。
下班以后,地嗖头太太忙着磨一颗纯金的假牙。
地嗖头医生气呼呼地说:“他还想吃生的,加盐巴呢!我竟然会笨得去相信一只狐狸。”
“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啦,”地嗖头太太说,“他怎么会害我们呢?我们是在帮他呀!”
“ 因为他是一只狐狸,这些可恶的、坏心肠的家伙。”
晚上,他们两个都担心得睡不着。“明天我们要不要让他进来呢?”地嗖头太太问。
是啊,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地嗖头夫妇又面临选择了,因为这个时候,就像确定你每个手上都是五个手指头一样,已经非常明确的知道了狐狸的险恶居心,危险的程度可以说是99.99%,那么,地嗖头医生和地嗖头太太啊,你们明天要不要让狐狸进来呢?让孩子们充分地说一说吧,那场面,相当热烈啊。
“一旦开始做一件工作,我一定要好好把它做完,就像我父亲一样。”地嗖头医生坚决地说。
“但是我们总得想办法保护自己啊!”
夫妇俩谈着谈着,终于想好一个办法。“一定行得通!”地嗖头医生说完,就放心地睡了。
看,这就是地嗖头医生的选择,这也是我们生命的榜样。那么怎么保护自己呢?让学生再尽情地猜一猜吧。
第二天早上,才刚十一点,狐狸就高高兴兴跑来了。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痛了。
地嗖头医生刚爬进狐狸的嘴巴里,狐狸就“啪嗒”一声,把嘴巴闭起来,再打开,一边发出难听的想笑声说:“嘿,嘿,我只是开个玩笑
“正经点!”地嗖头医生严厉地说,“我们还有事要做,哪有时间跟你开玩笑!”
地嗖头太太抱着纯金的牙齿慢慢爬上梯子。
狐狸看见了,高兴地说:“哇,好漂亮的牙齿。”
地嗖头医生把金牙齿镶进拔掉的牙齿洞里,再把它和两边的牙齿套紧。
狐狸用舌尖舔着新牙齿,心里想:“——啊,感觉真好,我实在不该吃他们;可是,我怎么忍得住呢?”
真是富有张力的情节与画面,狐狸的自鸣得意的狡猾,地嗖头夫妇高度的警惕、戒备,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把狐狸演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的表演潜能会被你激发出来的。如果学生不能够流利说出人物对话也没关系,那么就老师一人三角了。
“等一等,还没好。”地嗖头医生拿出一个大罐子,说:“我跟我太太最近发明了一种神秘药水,涂在牙齿上,以后就永远不会牙痛。你愿不愿意第一个试试这种独门秘方啊?”
“我当然愿意,这是我的荣幸。”狐狸满口答应,因为他一向最怕痛了。
地嗖头医生说:“你以后再也不需要来看我们了。”
狐狸心里想:“也没有人会再看到你们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用他全新的牙齿把地嗖头医生和太太吃掉。
地嗖头医生提着装满神秘药水的小桶子,钻进狐狸的嘴巴。他用刷子把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