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 以“认识扑克牌好朋友”为情境,感知扑克牌上数字与图案数量的对应关系 1.观察四种花色、数量不同的扑克牌,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今天,数学王国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扑克牌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发现了扑克牌颜色、图案的不同,还有扑克牌上数字的秘密:和他身上图案的数量是一样的。 2.根据数的序数意义,讨论要留下哪一张牌。 教师:现在我是魔术师,要找到第三张扑克牌,是哪一张呢?为什么是这一张呢? 3.根据扑克牌上数字与图案数量的对应关系,进行推测。 (1)猜测扑克牌上缺失的数字 教师:这一张牌怎么了,缺了什么,会是数字几,为什么? (2)猜测扑克牌上缺失的图案 教师:这一张牌怎么了,缺了什么,会有几个呢,为什么? (3)猜测被反过去的扑克牌 教师:还剩下最后一张牌,会是什么呢? (二)分组操作 讨论规则,分组游戏 (1)扑克找一找(数物匹配-7以内) 教师:这些扑克牌怎么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丢失的图案吗?怎么找呢? 教师:根据扑克牌上的图案还有图案的数量去找。 教师:这个游戏就叫做扑克找一找。 (2)扑克排一排(按数量排序-7以内) 教师:这一组扑克牌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根据数量排排队。可以怎么排呢? 教师:数一数有几个图案,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帮他们排排好。 教师:这个游戏就叫做扑克排一排。 教师:两个游戏都要玩一玩,玩好后检查一下,再把材料收收好。 (三)活动小结 教师:今天的两个游戏你们都玩过了吗? 教师:最后一张扑克牌是什么,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关注并说出对数序中数量关系的发现与理解) | 1. 原创活动,来源于对中班数概念关键经验的思考,感知7以内的数量,理解数量及数与量的关系,可以通过点数匹配、按数量排序等方式达成,而如何用更有趣味更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去承载并达成相应的目标呢?经过反复思考与挣扎,“扑克牌”作为一样常见的游戏道具进入了我的视野,由扑克牌开展数概念的活动,似乎有章可循。 2. 活动设计经过几番调整,首先是集体示范环节扑克牌的数量,原来是6以内,且是同花顺,这对孩子来说就缺乏了挑战,前面认识扑克牌不同颜色和花色的环节也流于形式;改了数量为4、5、6、7后,增添花色挑战,孩子从中主动探索的内容就变得很丰富。 3. 秉着教师更应且更需创造性工作的原则,对扑克牌的大小我也进行了思考,淘宝上大型扑克牌和迷你扑克牌,可以分别作为教具、跑组材料的学具,这也给老师的工作减轻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