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想
致远外小 许丽敏
4月14日上午在晓庄实小听了两节才工作一年的年轻老师的课,感觉自愧不如,两节课的设计都让我眼前一亮,故感触也很多。
先谈谈张婉宇老师的课,从两幅图片的找茬环节很自然的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再用两种外形类似的水果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出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嘴巴尝······等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还有观察实物茶叶环节,用各种方法观察交流后,张老师还大胆尝试让学生品茶,温馨的提示避免了让我们认为开水泡茶的危险的担心,此处处理的比较理想。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没有声音的动画片,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记忆来回答老师层层递进的问题,最后串联起来描述整个动画片的内容。没有声音的设计让学生更加仔细更加投入的运用感官,如此有新(心)意(的设计)真正的高效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次听赵子仪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感叹男老师的课总是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那么独特中带有创新!记得去年上这课时我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总觉得内容太枯燥,没有办法上得生动活泼。可是赵老师却很轻松的利用自身优势创作、编写一个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的故事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并通过自己有特色的配音来引领学生走进岩石的世界,看得出学生学得非常投入,也很轻松的了解了各类岩石的特征并兴趣盎然的讨论、研究岩石的生成方式,最后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部分猜测,这样有创意、有挑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还有模拟变质岩形成的实验环节,赵老师独到、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变质岩生成所必须的条件之一“高压”,这一曾经困扰我很久的难题。他给出了三种方法:用一只手压橡皮泥、用两只手压、用脚压,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形成状态,从而轻松过渡呈现变质岩生成方式所需要的高压,让学生很直观的感知变质岩的形成条件,成功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两节课教学活动设计条理清楚,教学环节清晰,实验教学分层指导,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合理使用教学辅助设备,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对重难点的突破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