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观察》教后记 晓庄一实小 张婉宇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4-17

 

【教学反思】      晓庄一实小  张婉宇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方法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境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好的导入,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在执教《观察》一课,在教学导入时设计了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游戏一出,强烈的探求欲望弥漫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好奇心更是达到了极点,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开始就被老师紧紧抓住了。通过这一寓教于乐的游戏,学生体会到观察需要非常仔细,引导学生发言,引出常用的观察器官—眼睛。

科学课上的实验应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在本课第二阶段,我选取了外貌十分相似的苹果和苹果梨,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多种感觉器官和观察方法。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感觉器官和观察方法后,在本课的第三阶段难度升级,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三种茶叶。整个活动的层次分明,先观察茶叶冲泡前的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预测茶叶冲泡后的情况,最后仔细观察冲泡后的茶叶。本课设计的第四阶段是看一段无声动画片,观察并回答问题,最后将观察到的信息加工处理,整合,再讲一讲这个故事。将整节课的难度推到顶点,也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最高。

以活动为主体是科学课的显著特点,科学课的活动较多,但是研究的问题必须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整节课的设计要呈现螺旋上升的层次感,让学生出于不断挑战难度,不断尝试创造的氛围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整节课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在课堂上创设的寓教于乐的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生活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