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认识岩石》——建邺科学教师评课摘录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4-19

夏军:本课设计新颖,情节过程贯穿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明确、到位,很好的把教学目标诠释。对于沉积岩的特征中提到一个“软”字,是否合适,因为岩石在我们看来都比较硬,“软”换个说法更好。

 

梅向东:本课可以看出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无论图片、视频、声音都很到位,对于岩石讲解也很细腻,把握到位。对于最后实验的橡皮泥的实验选材是否合适。

 

徐飞:设计新颖,在课堂上,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关注课堂。

录制的声音有磁性,吸引人。

 

李顺保:故事较好,提高学生兴趣,讲解清晰。黑板上的图片不太清晰,是否用PPT展示效果更好。

 

高艳:板书清晰明了,条理性强,在提问方式上比较细,看完三次故事每次提问方式都不一样。第一次是直接明了问学生岩浆岩;第二次让学生自己寻找故事中有什么。引出沉积岩;第三次探究变质岩。在讲石油、化石、煤、天然气时,是不是应该把时间缩短点

 

许喆雯:个人觉得在化石、石油、煤、天然气环节时间应该增长点。在学生看完之后,再讨论,加强互相了解。

 

杜文珍:课的设计新颖,目标明确,抓住重难点。

 

张婉宇:本课加入一个情景故事,故事不仅是导入抓住了孩子的兴趣,而且把主线串了一起。

 

柯欣:对于本课有几点疑问。第一:变质岩可以转化成岩浆岩是否有依据。第二:天然气是否是矿产资源。第三:对于板书上页岩像书一样,可能不能代表沉积岩这一类岩石。

 

许丽敏:故事导入,新颖流畅,贯穿全课。对于实验的处理,把实验分三种方式,一只手压、两只手压、一只脚踩。比较压力的大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肖澄:对我来说,本课是对我岩石知识的普及。对本课的态度认真,实验后期指导,不同结果的变质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看到实验结果后,推测有没有可能是形成过程中造成的,加深印象。

 

王帝:故事自编,语言简洁,吸引学生。在评价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对学生的肯定。

 

王萍:本课设计新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好。

 

程路:设计新颖,故事贯穿全课,实验把握很到位。课件中故事的字比较小,如果能放大点,更清晰就更好。

 

茅蔚男:对于本课,可能不太适应平时上课。张婉宇的课也是花很多时间准备的。

 

谢纯久:本课结构严谨,清晰,使用有效的方法达成目标。在视频处理,观察岩石、模拟设计都有独到之处。在选材料上,为什么我们选橡皮泥,是因为橡皮泥的软刚好能模拟了高温,所以如果在选材料上讲解清楚,对课有提升。

 

费明峰:本课设计新颖,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实验部分也讲解比较细腻,特别是实验后对实验结构的点评,加深学生印象。

 

吴时祥:相比赵子仪上的第一节课,这节课是他由年轻教师过度成熟的一个标志,本课中他自信,由于这种自信才能对教材的理解到位,设计出一堂新颖的课。而本课中他对学生的关注只是个别学生,如果能对所有学生加以关注,则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