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常见岩石》 教后反思
上新河小学 赵子仪
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情景教学
本课在选课之后,经历两次修改,依然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如何让学生对大大小小的石头产生兴趣。学生对于岩石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坚硬,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必须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情境教学,自己编了个有趣的故事,用录音录下来,并插入音乐增加紧张的气氛。
我把故事分为三段,每段引入不同类型的岩石,让学生在被故事吸引住的同时,初步对岩石有个了解,并且在第二部分,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石油、化石在沉积岩中。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从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都聚精会神的听故事,很仔细,而在发言的时候,学生非常积极,愿意思考动脑。
从整节课的整体性而言,本课也是比较流畅,用这个故事把主线串起来。总体而言,第一次尝试情境教学法还是比较成功的,对于这种教学手法适用于学生兴趣不大,而知识量比较大的课上,可能效果比较好。
二、把握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就是三类岩石的生成方式以及特征。在这里,岩浆岩和变质岩让学生从字面意思来推测生成方式,沉积岩让同学们观察页岩后,猜测生成方式。学生基本能推测出来,再观看视频,加深印象,对于生成方式这个知识点我认为还是成功的。
三、训练孩子准确的表达
对于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我觉得有几点把握不到位,第一,沉积岩不能用“软”字概括,因为岩石还是比较硬,用“有的很坚硬”、“有的较硬”可能更合适;第二,沉积岩中我板书上写纹路像书本一样,也是不准确的,对于那么多种的沉积岩,并不是所有的都像书本一样,应该告诉学生“有的像书本一样”更合适。所以教师的准确用词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对学生有个误导,尤其是科学这门学科,就更讲究科学性用词。这点以后我要更加注意,字字推敲。
四、精心设计实验
在本课实验上,我让三种方式对橡皮泥进行挤压,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压力下的橡皮泥出现的效果是不同的,变质岩必须在高压下才可能产生。对于实验后评价我认为也是相当有必要的,每组实验结果及现状都不同,让学生认真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而在实际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总体上说,学生对变质岩的生成过程还是有初步了解的。
但选材上,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但并没能解释清楚为什么选橡皮泥,这点上我也没能解释清楚,橡皮泥的软是模拟高温下岩石变软,对橡皮泥的挤压是模拟高压过程。在自己理解上没能理解,所以导致没学生了解,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把问题想细致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只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