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市青优展示课评课(江东门小学教研组)肖澄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10-13

听课反思

肖  澄

    今天我来到中山小学,听了三节非常精彩的科学展示课,让我受益匪浅。

    1、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三位教师都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剪断导线的电路再次连接,结果灯泡不亮,提出疑问,引出本课研究课题,看似朴实的导入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再如《大脑》一课,教师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手脚画圈游戏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探索。

    2、把握目标、多种教学

    从整个教学过程可看出,三节课的任课教师对教材都作了细致认真地分析,教学目标把握得当,对突破重难点也作了精心的设计,运用教材相对灵活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的固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大脑》一课,教师运用了课件、实物、模型、操作、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法,使得教学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张弛有度,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倦怠感 。尤其是利用触摸猪脑感受人脑质地,强化了学生对人脑的感性认识。

    3、重视指导、提高实效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重中之重,很多知识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实验学习到的。要想使实验和实验的结果有效,只有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要细且紧,方法的指导上细,紧在细节的处理,教学中注意扶放的结合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与教师的指导有直接关系。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去探索、区发现、去认识,从而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提出实验要求,分组实验之前请了一名学生进行示范,实验结束后,教师没有继续后面的教学,而在肯定学生的优点之后,让全班对其是实验操作进行点评,看似耽误了教学时间,其实却为后面分组实验的规范、正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因为教师重视指导,提高了本课的教学实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