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科学阅卷反思
南湖二小章欣乐、程路
六年级的调研作为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评价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起了一定的引导意义。
从整个考试科目来看,涉及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科学作为唯一一门印象中的副科被纳入考试范围,自然体现了对于科学的重视,这也许和小学结束后升入初中,即将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密切相关,即小、初的衔接性体现的比较紧密。但从实际考试时间的分配来看,学生其实还是以其他三门为优先进行答题,剩下点时间完成科学考试。所以整体上,科学科目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两难处境。
从考试题量来看,30题客观题,10题填空题,1题简答,1题实验。总题量和原定的考试时间相比,几乎达到1:1,这也就意味着平均1分钟要答完1道题,考虑学生实际的作答时间,这个每题的答题时间会更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需要尽量提高答题速度。
纵观整张试卷的主观题部分,深感对于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的要求,其实这在小学阶段和其他科目的迁移学习也有关,诸如在日常的训练中,部分语文较好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书写偏文字性的题时,优势显而易见;而对于一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时,数学较好的学生接受的更快一些。而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既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又要兼顾表达的逻辑通顺,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对比本次调研和上次调研,由于通知备考时间的长短有别,试卷的考察要求也区别较大。从这次调研的导向上不难发现,今后科学教学将向专业化、科学化得方向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设置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虽然思考的过程有些痛苦,但是正所谓逻辑严密的思维过后会发现乐在其中。对于中年段的学生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常识性问答即可,可以认为是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如果高年段以后,还停留在帮学生炒冷饭的阶段,那么相比其它语、数、外三门课的学习难度相比,科学显然有点自降难度,这其实对于学生该阶段的思考能力没有任何益处,反倒是自降与人,难怪学生会觉得科学是无关紧要……
所以针对高年级的教学,可以适当的让学生接触一些新鲜的、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这对求知欲和接受能力正旺的他们其实负担并不大,反而是帮助他们不断的前行。至于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通顺则要功夫在平时,从接触科学的那一天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