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从情境设计看科学课的趣味性——2012年5月31日四区联片教研有感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科学教研组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6-15

从情境设计看科学课的趣味性

——2012531四区联片教研有感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科学教研组 许淑俊 魏海婴

 

 

2012年531日上午,围绕“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这一主题,在白下区朝天宫民族小学进行了四区联片的市级教学研讨活动——“基于课标的大概念分解教学研讨”。

在本次教研观摩中,我侧重关注了科学课的情境设计。

第一堂课是张婉宇老师执教的《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张老师以生活中风靡的游戏“开心农场”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在帮助学生了解开心农场的植物一般用种子繁殖后,张老师拿出吊兰提出问题,“老师有一盆吊兰,有个同学很喜欢,但吊兰一直都没有结种子,它怎么繁殖”,开始了没有种子也能繁殖的探索之旅。两个情景设计联系紧密,丝丝入扣。在课的最后,张老师提出为什么大自然中更多的植物选择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有什么好处?不仅和营养繁殖的优点形成比较,更回应课堂开始的开心农场小游戏。之后以植物宝宝为主角,用小故事《神奇的“外衣”》对种子植物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拓展,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介绍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知识领域。

第二堂陈骏老师的课简单概括就是一个鸡蛋引发的故事。诙谐幽默的陈老师,一开始就以生活中熟悉的鸡蛋引出话题。

1、鸡蛋从哪儿来?母鸡为什么要生蛋?母鸡生完蛋了它管不管?

2、这个鸡蛋是我们家养的一只母鸡生下来的,请问它能孵出小鸡吗?为什么不能?

3、要让这只母鸡生的蛋,能孵出小鸡来,我把它放入鸡群,母鸡要怎样?怎样识别公鸡?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鸡的繁殖过程讲解清楚了。在深入研究鸡的繁殖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拓展动物如何识别雌雄,动物各种各样的生产方式,以及动物哺育后代的不同方式。

第三节马俊老师的课从长颈鹿导入课程,学生对于长颈鹿不陌生,但长颈和短颈的长颈鹿的对比、形成原因的解释却属于熟悉中有点陌生的内容。通过提出你认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出拉马克及达尔文的观点。之后马老师通过《狼来了》的后续故事创设情境,介绍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生动形象。

第四节刘星星老师《动物生存的本领》从一盆仙人掌开始,探究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的本领。这节课的情景设计有骆驼在草原上的生存本领、斑马在草丛中的生存本领、海洋生物的生存本领等。

总体来讲,情境设计使得科学课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了。不仅使得课堂更加吸引学生,而且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从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情景略微加工引入课堂,让学生从日常所见中领会、归纳、深化、升华,更加体现了科学课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