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想
金中实小 魏蔚
昨天,我们有幸在南湖三小听了三位老师的课,课后感觉收获很多,下面分别就三节课来说一说我的感想。
第一节课是我师父许晓春老师的课《声音的产生》,许老师的课从幸福拍手歌导入,一开始,欢快的歌声就调动起每个孩子的兴趣,孩子们随着音乐拍手,跺脚,制造出各种声音,很快一起进入了一个声音的世界。随后在皮筋、钢尺发声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原来,发声跟一种物体来回运动——振动有关系,这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随后的音叉、鱼洗盆无一不在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这一系列道具的使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发现了声音的奥秘,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在教学创新方面都非常精彩,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节课是三小许喆文老师的课《做酸奶》,许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对班级的调控,每个小组汇报上课人数,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可能很少有老师能想到可以这样做,毕竟六年级的课还是很难上的,学生经常被其他老师带走做作业之类的。而许老师的做法无疑告诉学生,科学课很重要,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来上课,必须通过上课的积极努力(回答问题)来补偿,我想这也是学生乐意做的。在课上,许老师老道沉稳,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我特别关注的是许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许老师都能对他的回答做出一个针对性的评价,而这方面我是特别欠缺的,每次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回答学生,感觉非常词穷,而一味的很好很棒也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李楠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她上的课《太阳钟》,我刚上过这节课,我准备的课跟她的课前半部分基本一样,但是在后面就有所差距了。用小导游的形式来介绍台湾的日晷,我想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来这节课如果只是老师讲授的话学生会觉得非常没有意思,但是有了这种类似的活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制作太阳钟这一环节,我的思路就被局限在课本上的日晷,上过课后我也发现,虽然也让学生做了,但是貌似没什么好的效果,但是李楠老师没有让学生做,而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怎么来制作太阳钟,设计方案,可以画出来,虽然说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总体来说,三节课都是非常优秀的课,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年轻教师仍然需要继续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