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2012.10.12听课后记 陶行知小学 张 超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0-12

 

1012日四城区会课听课后记

 南京市陶行知小学     张 超 

    今年的四城区会课在南京,刚好赶在了我的第一年教师生涯里。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非常好的经历。作为年轻老师,能够在第一年就听到这么多的优秀教师的课,我感到了非常的荣幸。我也希望我将来能够有机会得到这样宝贵的上课机会。

    本次的四城区会课是在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上午是听四个市的科学老师一人一节课,苏锡常宁四个区市的老师,他们精彩的课堂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午是我们全体老师在一起进行对上午的课进行讨论。在教研的过程中也聆听到了各教研员及老师的精彩点评,可以说这次的会课我是不枉此行啊。

    首先来谈谈上午的四名老师的课,首先这四节课对我的震撼还是挺大的。听到这四节课可以说是我的荣幸。第一节课,是来自常州的老师,讲的是三年级的《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课,课的内容是下册内容,孩子们对固体的了解不是很多,不过整节课上下来还是非常的成功的,尤其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常州的老师处理的非常到位。比如说在比较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固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老师采取的是选用大小不同的试管,通过向其中加入沙子来改变重量,还有在把试管放在天平上,在托盘上固定了一个小夹子来防止试管乱跑......我认为这些一定是在思考过再会想到的,这是我以后需要加强的一点。

    第二节课是东道主许晓春老师的《声音的产生》这一节课,许晓春老师还是如之前教研活动时那样,课堂的表达很流畅,课堂没有出现拖沓的情况。学生该最试验的时候做实验,该小组交流的时候小组交流。这次许老师是以小朋友在科技馆听到的声音为引入,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不时地加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在实验中,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变使课堂的实验效果提升到最好。不得不佩服许老师组织教学的能力,这需要我好好地去学习。

    第三节课是来自苏州的任老师,她上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的《抵抗弯曲》,任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她是以小组为单位来竞赛,整节课的思路也是这样来走的。在上课的过程中,任老师不忘处处提点学生,看的出任老师对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很是看重。在她的课上基本学生都是在猜想与验证中度过,这是我们新老师需要加强的一个地方,不仅是让学生去学,更让他们去会学。

    第四节是无锡的骆老师,内容也是教科版的,是《浮力》这节课。虽然我没上过这节课,但我还是了解到这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们知道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利用这个只是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点上骆老师做的还是很到位的,在前半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浮力这个概念名词。而在后面的半节课中,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骆老师让大家利用已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橡皮泥浮起来......这种当堂即能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正是我所欠缺的。

    下午的研讨同样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气息,各地区老师争相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于常州的唐老师的评课,真的是精彩至极,他认为做老师上课时要学会思考,对于不同的思考也要给予不同的回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谨记这些,尤其是我的那套教材,更需要我随时随刻的思考,思考如何在低年级成功开展科学课、思考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更好的记住科学概念、思考如何将美国的教材中国化......我的路还很长,加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