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2012.12.6四区连片教研随感 晓庄一实小 茅蔚男、柯欣、张婉宇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2-10

12.6四区连片教研随感

晓庄一实小 茅蔚男、柯欣、张婉宇

     12月6日在雨花外国语小学开展了四区连片教研活动,活动中四位优秀的教师分别展示了《金属》、《我们吃什么》、《心脏》、《认识常见岩石》这四节课,四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各有特色,听完了这四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从这四节课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四位教师对于工作的认真、细致和对于教学的执着和进取。通过这四节课,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或是从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科学产品,大多数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日常概念”。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在学生的前概念中,这些日常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实际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粗浅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由此而产生的概念的内涵受狭隘知识范围的限制,或者没有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包括进去,或者没有同不重要的东西清楚地分开。这种前概念如果在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没有被科学地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形成的那些观念,就有可能是非科学的,并且可能妨碍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使孩子获得重要的和可迁移的科学概念,这样才能适应知识膨胀和复杂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努力促使学生原有的、不科学的认知结构的解体,同时在适时的知道下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上的顺应。在帮助学生把不科学的“日常概念”建立成新的“科学概念”以后,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对新概念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和教育契机。这是因为孤立的科学概念对于学生不但很难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对此也很难内化和迁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活动把知识相互联系起来,通过实际活动加以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新概念,通过各种练习进行记忆和强化。

    建构科学概念主要是在大脑里进行,它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每节科学课,如果有一个概念,则必须要有一个思维主线,即逻辑次序。这个主线无论是明是暗,都应该是清晰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