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2012.12.6四区连片听后感 南湖二小 程路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2-10

    2012年12月6日有幸在雨花区外国语小学听到了4位风格迥异的青年科学教师的精彩展示。

    第1节课执教教师重在从学生的经验着手层层推进进行细致的教学,从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物品分类,再到学生汇报分类的依据,最后回到金属的特点上,结构鲜明、有层次。但是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建立相同类的金属具有相似的特点。教师在小组活动时,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醒,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概念与经验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第2节课执教教师以教材为线索,进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阐述。从学生熟悉的食物出发,进行了解前概念的分类,这样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借营养学家之口,进行营养成分分类的文本解读,教师教的扎实学生学得细致。教师对于实验的把握上采取先演示实验后分组实验,并且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层次清晰,对于课堂的开放性上,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当的放手。

    第3节课执教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思路,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上师生默契地紧紧围绕血是怎样从心脏到血管间进行流动的,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学生间大量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在缜密的思考中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及时抓住一些点,进行不断深挖继续发问,形成更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的关键性发问与学生的积极思考相得益彰。在教学目标方面,心脏的形态可以再细致些,也能实践指导学生科学的测量自己的心跳和脉搏,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4节课执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设计的层次清晰的教学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层层剖析,教学氛围活跃。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学生很快建立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条件模型,并能学以致用的进行生活中此种岩石的应用拓展。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充分观察思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执教教师细致的教学过渡语和精美的课件,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大为加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