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12月6日四区联片听后感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2-10

 临近岁末,我第一学期的科学教学也即将告一段落,在学科教研员的帮助下,我有幸参加了12月6日在雨花区进行的南京市科学概念教学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在雨花外国语小学进行,一共是四位老师的展示课。整个听课过程更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首先是马老师的《金属》,马老师嘹亮的声音和丰富的教学表情令我印象深刻。整节课都是以她提供的材料为主线,从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来分类到认识金属的三个重要特征,马老师都是思路清晰,学生也从一头雾水到目标明朗。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离开分类,她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对她给出物品进行分类,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自学金属的各个性质,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好好学习与应用的。

第二节课是雨花外小的周老师的《我们吃什么》。整节课,周老师的思路清晰,合理利用教材,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让孩子将食物标签贴在黑板上分类的小活动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调节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平时应该如何选择食物来平衡自己的营养。不过在处理食物中的淀粉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周老师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可能考虑的不是太周到,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不过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三年的老师,周老师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第三节课是李老师的《心脏和血液循环》,这节课完完全全将科学研究的味道上了出来,首先她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心脏和血液循环图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大胆的画出来并且展示。这无疑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奇心,结果也是他们在李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积极,大胆猜测。用塑料瓶和吸管模拟心脏和血管无疑将整节课的探究精神烘托到了高潮。最后老师在通过自己的讲解与视频让孩子们对这节课的知识记忆会非常的深刻。

如果李老师的课上出了科学的味道,那么第四节课赵老师的课则是科学课与课外冒险结合为一体。《哈克油田》的故事相信领孩子们以及听课老师记忆犹新。在故事的过程中,赵老师设计巧妙,陆续出现《认识常见的岩石》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认识的集中岩石以及他们之间的形成关系。最后橡皮泥的模拟实验,也从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的形成过程。几乎所有学生在40分钟时间里都是精神集中、学习兴趣浓厚的。

最后感谢这次上课与备课的老师,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聆听到了这样精彩的科学课,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一定会向你们好好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