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秘密
双闸小学 梅向东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 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 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科学知识:
1.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
2、实验器材:装有砝码的塑料盒、测力计、圆杆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 同学们会骑自行车吗?自行车在刹车时橡皮与钢圈会相互怎么样?有一种力量能使钢圈很快停止转动,知道这种力量是什么吗?摩擦力到底是什么,其中又隐藏哪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
导入简洁,直奔主题
二: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1、摩擦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呢?让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吧。
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不要动,用力向前推,这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生汇报:……对,大家感觉到的这种力呢,就是摩擦力——阻碍运动的力。(言简意赅)
3、请同学们把手再平放在桌面上,静止不动,这时,你的手还有刚才那种感觉吗?生:没有。师:为什么没有。生:因为手没有运动。
师:摩擦力产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生:两个物体必须接触,还要运动或者运动趋势。(活动有效,问题指向明确)
4、小结:刚才,同学们都亲自感受了摩擦力,那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摩擦力?
5、学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的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课件)(概念由学生得出)
6、在生活中,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也感受到摩擦力?(学生举例)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能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么多摩擦现象,但有种情况大家没有说到,请看大屏幕,(出示游泳、飞机图片)
问:运动员在游泳的时候,水对他有摩擦力吗?飞机在飞行的时候空气对它有摩擦力吗?
师:像这样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阻力就是一种什么力啊?是物体在哪里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功”与“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摩擦力,摩擦力无处不在,摩擦力有大也有小,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把这种对我们有利的摩擦力归为摩擦力的“功”。但是有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地方,我们把这种对我们不利的摩擦力归为摩擦力的“过”。能理解吗?
请看大屏幕说说摩擦力的功与过。(课件:出示图片)
例如,运动员为了克服水的阻力(摩擦力)要消耗很多热量,这时摩擦力就起了负面作用。这是由于摩擦力大的缘故,再比如浴室的地砖,容易滑倒。是由于摩擦力小的缘故,这些都是“过”,你还知道摩擦力的哪些“过”?那它的“功”又表现在哪呢?
四、设计实验: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既然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功”有“过” 。摩擦力过大或过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我们有时希望摩擦力大些,有时希望摩擦力小些,那么你觉得怎样能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学生回答:把接触面变光滑可以减小摩擦力、弄些花纹可以增大摩擦力、滚动能减小摩擦力、把物体的形状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少阻力……。
情景创设:现在地面上有个大木箱,一个人把它推到另一个地方去,推得很吃力。是因为箱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那怎样减小箱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呢?
要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应怎么办?这个实验如何设计呢?(课件出示)
实验要求:
1 、合理分工:要有一个拉测力计的,一个读数的,一个记录的,
2、把装有砝码的塑料盒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拉塑料盒,使塑料盒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是( );接着在塑料盒下铺上干毛巾,用测力计拉塑料盒,使塑料盒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是( ),最后在塑料盒下加圆杆铅笔,用测力计拉塑料盒,使塑料盒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是( )。比较三次摩擦力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设计次数增加到3次,求平均值)
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
在生活中,有时摩擦力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有时摩擦力会给我们带来坏处,那么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人们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加润滑油,给汽车上防滑链,运动员手上的镁粉,垫上圆木。
听说过筷子提米吗?播放视频
“筷子提米”是用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提起米的呢?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摩擦力存在,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摩擦力的秘密
粗糙 大
接触面 光滑 小
滚动 更小
教学反思
12月21日本人参加了区小学科学创新杯赛课活动,授课内容是《摩擦力的秘密》。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内容和教学目的我认为主要有三部分:1、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其中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2、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在设计教学时,我重点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动态图片、视频等,初步理解摩擦现象,建立摩擦概念,进一步感知什么是摩擦力,通过实际动手体验让学生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别说明摩擦力的功与过,启发学生说出怎样使摩擦力的的大小改变对我们实际生活有利?通过地面上拉重物和推箱子的较大摩擦力的不便引导学生说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设计实验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力。学生在作出预测后,通过实验加以证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滑动变滚动摩擦力更小。
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再加上前面知识的脱节,教学中关于难易程度的把握显得比较重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没有涉及到其他比较深的问题。就某一方面知识而言,应该说已达到了教材所需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唯感不足的地方就是实验材料的选择,在操作中显得不太方便。如果能选择带轮子的小车去做这个实验,效果会更好的。
双闸小学 梅向东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