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4.11新城小学听课有感 南湖二小 程路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3-04-15

    小学科学的概念教学,旨在用最简练的语言提供给学生最清晰的认识。这个语言可以来自于教师精巧的课堂提问设计,也可以来自于视频中简洁、明晰的科学解释。只要能实现帮助学生高效的建立准确的科学概念这个目标,那么所采取的探究、讨论、讲解、借助多媒体工具,都是可以进行的选择。

    第1节课,我是怎样出生的,借由学生的家庭访谈反馈开始,使得本课的学习建立在了学生或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接了地气。再由个体至群体,发现规律性的特征,用数据来讲解“偏小儿”、“巨大儿”这2个概念,显得既自然又直接。

    在胎儿形成的形成过程,教师有效借助多媒体,进行核心科学概念的阐明,既直观形象,又有趣生动,很好的实现了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

    在整个课堂环节的组织上,教师也多次有效利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自学材料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自觉的去思考。

    第2节课,蜡烛的变化,教师旨在以学生亲自实验观察为基础,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以教师自制的各种有趣蜡烛导入课堂,让学生在惊奇观察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想要探究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既直接点题,又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可谓是创设了很好的探究环境。

    同时也顺利的过渡到蜡烛的物理变化,对蜡烛进行加热处理,并借助动手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并分析实验的现象——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形态变化,即物理变化。

    对于较为复杂的化学变化,教师首先进行了演示实验,既起到实验操作的师范作用,又能够有效的利用时间,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实践。教师有意识的在学生实验时进行科学细致的指导,也在观察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描述和记录,这一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今后自行进行科学实验。

    本课的一大亮点在于,教师对于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良,本次课堂上呈现的实验效果更明显,也体现了教师灵活处理用教材教的能力。对于本课科学概念的讲解,教师在每一实验中均有涉及,如果能够更加简洁明晰,可能对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帮助会更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