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李老师和许晓春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听完两位年轻教师的课,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两节课的浅评。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师基本功这五个方面对这两节课进行评课。
第一节课是支名烨老师的《叶和花》这一课。支名烨老师选择的是第二课时:认识花。首先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目标的由完成是一节课好与坏的根据,同时也是教师对这节课于时间的原因,关于花的各个部分的作用没能讲解到。但是支老师在处理认识花的结构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处理的很细致,让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上,支老师的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从老师的教法和学法上来客观的评价支老师的课的话,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方法的融合,我们知道教学方法是教学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支老师在处理上虽显得吃力,但还是基本达到了科学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支老师也注意点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如果支老师的讲话音量调的高一点的话就完美了。
再看支老师的板书设计,那叫一个绝。板书就相当于一个老师的门面。也是以前教师展示自我的一个最好方法。支老师的板书充分体现了年轻教师的想象力,整个板书看起来想象力十足。对花的各个部分解释的非常到位、非常直观。可以说这是支老师这节课给我们最大的亮点。
最后来看一看支老师的基本功,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衡量课堂和教师本身的一个标准。好的教学组织语言也是我们新教师和老教师的最大差别。支老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声音不够响亮意外,其他方面能够基本达标,而且特别具有亲和力,相信小孩子会特别喜欢她。
第二节课是马晓寅老师的《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我也有接触过。马老师在教学目标的处理上也是让我们大家眼前一亮,从改变密度、形状和重量上分别阐述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孩子们听的很仔细,也回答的很认真。尤其是在处理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否浮起来的教学目标时,比赛的形式很独特,也很吸引学生的关注,更使得教学目标顺利的完成。
在教法和学法上,很显然马老师的课是一节探究活动课。探究的方法是否深入学生的心呢?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猜测、学生的提问,学生的设计,马老师在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精致。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法是这届探究课的主要教学方法,符合科学探究课的课堂逻辑。潜艇的出现让所有人大呼过瘾哇。也让学生们明白了不仅仅是让沉在水里的浮起来,学了这节课我们还能够使浮在水面的沉下去。
马老师的板书就和我差不多了,喜欢卖关子。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也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很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是否正确。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到重要的课堂信息,非常的成功。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马老师诙谐的语言,不仅成功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作为听课教师的我们。我认为科学老师就应该如此,用自己带有趣味的话语去感染学生、感染课堂,让课堂充满趣味的探究色彩,也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最后的学生追着马老师要奖品,也看出学生对马老师是非常的喜欢的,作为老师,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够了。
作为年轻教师,这两节课都很成功,很感谢他们和备课老师,让我听到这两节精彩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