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我参加了以“促进深层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研讨”为主题的四区联片教研活动,听了4位老师精彩的课,让我很有收获。
第一节课是高艳老师的《导体和绝缘体》,本课通过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样的流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语言精炼,教学环节清晰,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尤其在师生共同探究铅笔芯、水导不导电的过程中,高艳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不亮的原因,并利用实物投影仪当场验证,带领着学生一步步揭开谜团。
第二节课是王玮老师《神奇的水》,本课主要解决了水的毛细现象,王老师精心准备,材料的出示具有结构性,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毛细现象,并配有精美的板书,简洁醒目,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利用夹子和木棍做的架子,非常方便好用。
第三节课是谢娟老师《声音的产生》,谢老师风趣幽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课堂气氛欢快,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和谢老师一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在用铁尺和皮筋发出声音,并观察声音产生时它们是如何动的环节,谢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观察声音产生时铁尺和皮筋是如何运动的,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有好处。
第四节课是高冉老师的《电磁铁》,高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回家制作电磁铁,并记录吸了多少回形针,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节约课堂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节课上的实验方法是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修正,最后得出的,高老师起到了协助的作用,大大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每一次实验都能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设计,那么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一定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四节课都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也不禁引起我的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深层思维的发展关注了多少?哪些教学环节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还有哪些改进可以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