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瑞金路小学听到了4堂很有代表性的科学课,四位老师各有特点,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知识的布局和引导,都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高艳老师《导体与绝缘体》这节课,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包括对学生的实验前指导,以及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实验发现的汇报,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汇报时面对的是科学记录表,而不是三年级时面对着实物来汇报。这个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的突出,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在实验探究指导中,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王玮老师《神奇的水——毛细现象》这一节课准备的很充分,一丝不苟,从材料的准备到课件的制作,从教学的预设到实验操作的细节设计,专业、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很有效,参与面广,很积极,数据整理真实有效,汇报自己的发现很有条理比较有深度
谢娟老师《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涉及的内容多,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非常零碎,实验又大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她强调了学生对于学习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达成。她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并且能利用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最后一节课高冉老师的《电磁铁》,高老师在本课 “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