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四区联片听课感想
莫愁湖小学 李楠
11.7在瑞金北村小学听了四节优秀的科学课,有感如下:
《导体和绝缘体》
1、与生活紧密联系:导入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尾以解决该问题收场,前后呼应;让孩子自己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将课堂还给孩子,还给生活,具有实用性,课堂相对比较开放。
2、层次清晰、层层递进:本节课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先用简单的检测器对物体进行检测,再用比较先进的人体验电球解决疑难问题(如:自来水、盐水、人体的导电问题),过渡自然。
3、语言准确、设计巧妙:物体的导电与否是相对的,高老师在课堂强调的是“容易导电”而不是“能导电”;在解决“自动铅”是否导电的问题上,老师事先在两组中放置不同的检测器(一个一节电池、一个两节电池),制造矛盾,从而发现,增加电压,可以使导电现象更为明显。
最后的玻璃实验的小实验,个人觉得很有亮点,没有上完,有点遗憾;因为小组数较多,个人觉得,在汇报时,不必每组都汇报,这样也可以节省出一些时间解决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
《神奇的水》
1、教具新颖实用:这节课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是所用的教具,既能方便实验,又能保持同一高度,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设计严谨科学:整节课基本是按照学生提问、预测、实验探究的流程进行的,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环环相扣,体现了老师的精心设计。
3、合理利用多媒体:在介绍实验教具时,运用视频、语音向孩子介绍,简洁、清楚、易明白。
《声音的产生》
1、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互动好:谢老师态度亲和,语言幽默,运用“特异功能”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营造了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化环境。
2、视频选取精彩,深化本质:最后的“特殊乐队”视频我觉得是一个亮点:没有人照样可以使乐器响起来,只要让乐器振动,就可以发出声音,点明声音产生的本质。
整节课中,选择“叉”这个乐器非常好,融洽贯穿整节课,既能体现声音产生的本质,也能从侧面表明,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但在这节课中,有个“幸福拍手歌”的环节,个人觉得穿插其中没有太大意义。
《电磁铁》
给予足够时间,深层思维发展:本节课中重点进行了“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的研究,主要进行了实验的设计,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究、研讨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