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先学、结论后教
——12月12日听课反思
今天是区里的第二次片区教研活动,在活动上我听到了两节精彩的三年级的科学课。虽然现在我所教的教材不是苏教版的教材,但是科学课我想应该是大同小异。该是以实验带动课堂,以动手带动孩子的思维。
第一节课是李海婷老师的《塑料》。李老师的课堂引入很用心:以塑料杯和玻璃杯的对比来引发孩子的争论与思考,进而认识到塑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塑料拥有抗腐蚀能力,牢固性强、制造成本低,防水、质轻且容易制成不同形状等诸多优点。本节课,李老师主要在牢固性强和防水上做出了重点的探究。对于两个性质的探究,李老师还加入了三年级孩子喜欢的故事形式,这样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引人入胜。一节课下来。看的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收获很多。同时,作为新老师来说,和我一样存在的毛病就是在实验的细节上处理的不是那么的周到,当然,我相信李老师以后一定会更加的而成熟的。
第二节课是陈舒劼老师的《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陈老师选择的这节课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十分的有挑战力。但是,一节课停下来,陈老师处理的十分完美,上课方式新颖、独特,值得我向她好好学习。陈老师的引入就让全场一亮,两个泡泡不仅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引出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也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随后,陈老师将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写下来,并让同学们先自学自行选择问题来解决。这样做能让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更能让本课的教学目标完全展现并完成。通过这样的上课模式,陈老师也赢得了在场老师的们的一阵好评。
最后,两位老师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也让我暗自佩服。李老师的纸质方便袋和陈老师的吹泡泡的管子都是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