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建邺区全体科学教师齐聚新城小学,开展有关促进深层思维发展的课堂研究活动。活动中听取了新城小学的魏海婴老师和陶行知小学的张超老师的两节精彩的科学课,下面把我的听课感受做一个简单陈述。
第一节课是由我的师姐魏海婴老师执教的《怎样移动重物》,在此之前我已经听过两次魏老师的试上,明显的感觉就是上课的节奏一次比一次自然,衔接越来越流畅。在之前试上时候发现的问题,比如学生对于受力点阻力点和支点的理解有些困难。在这节课上讲解跷跷板的支点、受力点以及阻力点时,魏老师及时在黑板上用粉笔把它们一一标注了出来,学生对于这些点的理解马上就变得清晰了。同时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魏老师“让学”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科学课上的主体,教师引导他们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动手平衡杠杆,帮助喜羊羊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杠杆原理的知识。
第二节课是由张超老师执教的《了解土壤》。跨年级授课,将三年级的科学课放到从没上过科学课的二年级来上,对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张超老师的整节课都没有使用课件来进行教学,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还是第一次见到。本人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将课件作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其中也有许多弊端,张超老师的这节课就给了我许多启示。首先张老师的这节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别是实验的设计别出心裁,用火烤土壤即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下一节课做了铺垫。由于没有课件,这节课张超老师将上课的重点放在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张超老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特别是对学生发言积极地肯定和表扬,比如“你说的真棒,老师要为你鼓掌”等这样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