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促进深层思维发展的课堂研究”。魏海婴老师的《怎样移动重物》和张超老师的《了解土壤》两节课面向不同年龄学生群体,各有亮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特点。
首先说一说第一节课的听课感,魏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细致入微。课程以有趣的动画片和跷跷板问题导入,激发了中年段学生极大的兴趣,接下来是学生分组实验的环节,实验前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目的,并开放性的探索了将钩码放在不同位置达到平衡的方法。魏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只是在课程最后对于费力杠杆的解释比较仓促,倒不如让感兴趣的学生自己课后去探索。 。
第二节张超老师的课充满了乐趣和激情,张老师像一个大孩子,在和小孩子们玩着有趣的游戏,当然这个游戏有着明确目的和细致的策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张老师并不强求孩子们说出严格符合科学定义的词语,而是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而重点是思考和发现。
两节课都突出了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思考为推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思维训练及动手操作,避免无目的或复制式地“实验”,很符合新课标的指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