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5月22日建邺实验小学听课反思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5-30

    5月22日上午,我在建邺实验小学听取了支名烨和张秋原两位科学老师精心准备的科学课。下面我把自己听课的一些感想,结合自己前段时间上录像课时候的一些反思,在下面叙述一下。

    今天上午听取的两节课学科,是《小车的运动》和《摩擦力的秘密》,这两节四年级的课都是我前段时间自己上过的,先前时候为了完成新教师培训的作业,我还上了一节《摆》,同样也是一节四年级的科学课。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听课对于我的感触非常的深刻,非常具有学习的意义。首先这两位老师的课,优点都非常的多,其他老师肯定会在他们的感想中写到。这里我想抓住一个点来写我的此篇感想,就是如果学生课堂中出现不按教学设计预定情况时,教师的处理办法。

    张老师的课上,在探究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时候,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了和预计结果相反的答案,学生说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无关,坐在下面的学生也无一人反驳。这种情况发生时,老师通常都会显得比较尴尬。我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老师可以把实验演示一次,用实验结果反驳学生的错误结论。在教室后面,柯欣老师用学生实验器材试了一遍,实验结果粗糙面摩擦力0.5牛,光滑面摩擦力0.3牛。如果教师这么演示,是可以把课堂拉回到主线上去的。但是我还是有觉得,0.5N和0.3N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并不能带来很大的差异感,如果这个对比试验的结果差异能更明显,例如把小车加重,让摩擦力变成5N和3N,学生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错误了。这节课让我联想起来我前段时间上《摆》这节课的时候,给学生导入时我用了一段摆钟的视频。我问学生,摆钟的摆锤是一秒钟摆动一次吗?有两个戴手表的学生和我“抬杠”说不是的。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一下子就把我搞懵了。后来我丑陋的支支吾吾把这一段蒙混了过去。上完课后,师傅许淑俊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这节课我存在非常明显的背教案痕迹。其实学生无论做什么回答,教师都可以把课堂进行下去的,而且处理得当还会显得这节课更加自然。如果学生偏说摆钟走得慢,老师可以接着他的话说,为什么这个摆钟走得慢了呢?你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摆钟校准呢?然后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下面的内容了。

    支老师上课特点和张老师有很大不同。支老师上课犹如“细水长流”,语调非常轻柔。在课堂的细节方面把握的非常好。真是这种细心,支老师的课整节课上下来,学生所有状况都在支老师的掌控之中。我在上《小车的运动》时,学生状况百出,小车轮子都能滚的满地跑。当时我就觉得这节课太难上了。课后支老师也说,在自己试上的时候,学生也有出现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情况,这些状况在支老师一次次将课改进的过程中慢慢消失。但是,学生任何状况都不出现在平时的课堂中是很少见的,我们不能每节课都像支老师这样360度全面的细心照顾到学生。学生毕竟才是课堂的主体,出现状况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我们在课堂中不去回避这些状况,相反的能把这些突发状况运用起来,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就能够让自己的上课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消除背教案的痕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嘴上说着要摆脱背教案痕迹,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难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磨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