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9月25日晓庄一实小科学教研听课反思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10-07

今天来到了晓庄一实小参加本学期的科学教研活动。听了两位成熟老师的课,吴老师的《地球的形状》和郑老师的《七色光》。两位老师都以自己优异的课堂表现和上课方式感染我们,同时也感染了上课的学生。他们对课堂的掌控以及对课本的运用得当是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楷模。

第一节课是吴老师的《地球的形状》。吴老师就像科学史的一个助推手一样,一步步地带领学生进行对地球的形状进行认识与分析。本身这节课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选择上这样一节学生动手较少的课时有一定的挑战力的。吴老师按照课本规划,将不同时期的探究历程分派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去体验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程,体会其中的困难与挑战,认识到其中的曲折和磨砺。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吴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索的主体。同时,吴老师的肢体语言相当丰富,对学生和课堂的渲染力有很大帮助。

第二节是郑老师的《七色光》。上课伊始,郑老师就带着学生去阳光下制造出七色光,让学生在观看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白光可以变成七种颜色,那白光是不是单纯的光呢?接着自己的猜测开始一步一步的实验探索。郑老师的这节课实验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是一节非常流畅的科学探究课。另外郑老师的实验安排也是十分的花心思,将其中色光变为白光,郑老师并没有采用旋转陀螺的方式,而是将其中颜色的光汇聚在一起,观察现象。这样做十分的清晰明了,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同时郑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完成到位、重难点突出,抓住了学生的前概念和课堂中的思考,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

(本文由张超南京市陶行知小学官网直接推送至本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