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我们在晓庄一实小听了2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我受益良多。
第一节课是吴时祥老师执教的六上《地球的形状》。我认为这一课很不好上,本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是认识科学史,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平时,在上课时,我就很头疼这类的课,感觉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可是认识科学史也是很重要的。吴老师的这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充满魅力,吸引学生。其次,注重学生自学,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吴老师首先让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本,并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在黑板上罗列出了一条时间轴,清晰明了,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一节课,我们和吴老师一起备课,我也听过吴老师的几次试上,吴老师非常认真,富有探索的精神,哪怕是教学环节中一个小细节也要钻研透澈,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二节课是郑强老师指教的五上《七色光》。这一个课较上一课而言,从内容上来说就有趣多了。郑老师思路清晰,教学环节严谨紧凑,准备十分充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7位学生代表将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教材上和一般上课所使用的都是转陀螺的方法,和这个方法比较后,这个实验更为直观,效果更佳,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并且,转陀螺由于转的问题,往往得到的一片灰色,不是白色,不如这个实验效果好。
(本文由支名烨从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官网直接推送至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