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聪明屋》教学点评
南京中华附小 张惠
本节课《走进聪明屋》是二年级第四单元主题活动金点子行动的第一课,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上,姚婷婷老师着力体现这样的教学意图:通过听蓝猫讲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经典故事,启发学生观察、勤奋是创造的基础,让学生懂得要想有所发明就要学会仔细观察。通过“连连看、猜猜看、搭纸桥、图形组合”等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增强学生发明创造的意识。下面我就分三方面来谈一谈。
一、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姚教师在吃透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二年级学生的真实水平的前提下,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素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拓展,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重组,设计了4个教学活动:听故事、连连看——让学生明白发明创造离不开观察勤奋;猜猜看——让学生多动脑,锻炼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搭纸桥——旨在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富有创造性;超级变变变——让学生大胆想像。整堂课从启发兴趣入手,层层相扣,从易到难,从点到面,既有活动性又有生活性。
二、教师创设开放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像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这堂课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善动脑,勤动手。姚老师让学生想像像漩涡一样的图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年轮,跑道,棒棒糖等许多象形物。
三、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姚老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究,让学生学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想办法”的过程。比如:想办法使一张白纸变成一座桥,放在两个文具盒中间,怎样使纸桥承受的重量最多?怎么在短时间内,让○、△、∣∣组合的图形最多。通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想办法,从而使学生获得体验。在学生在开展活动时,老师也参与了小组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权还给学生。老师还在活动时间上作了限制,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励出新的创造。
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目标完成的还不够好,需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由被动变为主动,还不能让学生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对学生“做生活上的有心人”的情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