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经历,共育师生学习力
——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学校骨干教师参加沪、宁、通三地交流培训有感
2018年5月21日-5月23日,沪、宁、通三地的道德与法治骨干老师们在上海市长宁区展开了以“关注学习经历,共育师生学习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交流学习活动。虽然这次的交流学习只有短短的三天,但老师们通过讲座、汇报、论坛、沙龙、课例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收获良多。
5月21日上午的交流主题是:关注职后研修,提升教师学习力。在该主题下,上海市教育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季晓军老师带领的团队做了有关“在合作的观察中完善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微报告。七年磨一剑,团队在“行走”中思考、实践、突破,一路成长;接下来,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董一红老师领衔的团队做了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的论坛,南通老师们为了理想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人动容;最后由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罗嫣才老师带领的南京团队和两地的教师团队一起,展开了以“统编教材已经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为题的学术交流沙龙,三地老师的思想相互碰撞,擦出了精彩的火花,讨论异常热烈。
5月21日下午的活动主题是——“基于课例研究,提升学生学习力”。三地的学科骨干老师呈现了三节精彩的课堂。
第一节课是上海市适存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叶菲带来的《让我自己来整理》,通过分组实践,带领孩子在活动中掌握整理的小窍门;第二节课是我们南京市陶行知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方艳带来的《家人的爱》。这节课由名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导入,通过爱的象征物、绘本等方式,将“家人的爱”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孩子体会到家人的爱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在课的后半部分加入一个思辨:这样的行为是爱吗?让孩子了解到,有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其实也是家人为了让自己成长、自立而做出来的,这其中其实也满含着家人的爱。第三节课是南通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成员沈婧婧老师带来的《请帮我一下吧!》通过新颖的游戏和板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懂得了求助的智慧。
三节课结束后,《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作者方丽敏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她高度评价了方老师在课堂中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对意料之外的回答收放自如的教育智慧,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
接下来的活动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黄向阳博士和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分别以“学科育德”为主题做了相关报告。建青实验学校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开展了“棒棒堂的运用”微教研,介绍了建青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特色;上海市长宁区教研员季晓军也做了关于《道法课堂中的评价》的分享,在南京市教研员罗嫣才老师的提议下,三地的老师随机分组,根据研讨的话题展开交流和研讨并在会场进行汇报,加深了三地老师的了解。
三天的时间虽短暂,但老师们在满满的行程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更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信息员:丁思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