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全面发展
——小学德法开展“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提高线上教学实效性”主题研讨
近年来疫情时有反复,“线上教学”也从开发适应期进入了优化提升期,教师该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来提升教学实效成为了广大教育者共同关注探索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于3.29日开展了“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提高线上教与学实效性”的主题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教研员徐静老师主持,区内所有德法任课教师共同参与。
来自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小学部的严芳老师做了《疫情背景下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德法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主题分享。严老师结合“家庭主题”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介绍了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共同提升上的独特做法。低年段的“游戏时光机”主题实践作业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去推动良好亲子关系的建构,帮助孩子获得愉快、积极的生活体验,自然生发出对家人的爱,同时也能达成了解、感受传统游戏,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教学目标。中年段“这是我们的家”主题实践作业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和家人共同探讨每个家庭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制定家务分工表,让这段居家抗疫的日子成为一个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契机。高年段“一起畅聊吧”主题实践作业针对青春期亲子冲突增多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家庭沟通会构建良性交流平台,增进亲子的理解与对话。
南湖一小的裘淼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讲座是《知行合一: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学习过程》。裘淼老师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知行不合一的现象,结合黄山路小学吴珊老师曾经执教的《合理消费》这一课,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策略。裘淼老师认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以确立课堂教学的“真”目标;设计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活动,以唤醒“我”灵动的“真”参与;创设满足学生体验需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我”灵慧的“真”觉知;架构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教学板块,以促成“我”灵性的“真”共情,由此推动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的“真”学习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金中实小的金瑶老师结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进行了课例分析。金老师从单元整体出发,简单介绍了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了第八课三个话题的内容和逻辑关系。结合六年级学生喜爱科学,但对科技史发展知识不够清晰、不能全面分析科学作用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指导如何引导学生从公民自身、科学家的道德自律、法律法规的约束完善三个角度学会善用科技。金老师指出在教学方式上高年段的教学不同于小学低中年段,教学活动或讨论话题要更偏重小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在科技主题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该多关注时事,挑选学生感兴趣、符合时代潮流的热点新闻话题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讨论。
建邺实小的邱清文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了“如何有效调动德法网课学生积极性”主题分享。邱老师首先分析了德法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从课前、课中、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讲解了怎样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的一些方法,比如课前放音乐调整学生情绪状态,吸引注意力;全程开摄像头让学生看到老师,拉近心理距离等。此外,邱老师还对于线上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和直播平台做了相应介绍,具有很高的实践参考价值。
精彩的讲座分享和课例分析过后,老师们还就自己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教研活动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思路启发和做法指导,对后期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改进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