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促成长,拨云见日启新章
——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杯优质课展示活动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教以潜心,赛以创新,研以致远。
为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深入探索道德教育主题下的大单元教学路径,2024年6月11日上午,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杯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举行。莅临本次活动的有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和建邺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徐静副校长,以及各校德法骨干教师、本次创新杯参赛选手们。
本次活动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的张雨馨老师主持,共分为课堂展示、主题讲座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第一节课由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姚婷婷老师带来一年级《我不拖拉》的大单元教学。习惯的养成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姚老师用面包熊的绘本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从认识“什么是拖拉”到思考“拖拉一下真的没关系吗”,逐层深入。姚老师的课堂还设置了丰富的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剥豌豆、一分钟写字和一分钟跳绳,课堂充满趣味的同时,将不拖拉的意识潜移默化中根植学生的心中,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二节课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的石一瑾老师执教六年级《学会宽容》的大单元教学。石老师围绕“更好的我 更好的我们”这一单元主题,设置了“帮助学校策划宽容博物馆三个展区”的情境任务,孩子们在分享、辨析、反思、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宽容的力量,明白了宽容是有限度、有原则的,也学会了宽容的方法,每位孩子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精彩的课例展示活动后,南湖二小的陈蕾老师以《旨向知行合一的道德深度学习》为题,对于道德与法治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提出了更有深度的见解。陈老师结合两节大单元教学的课例,指出道德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在于情境的创设,提炼单元大概念,围绕大单元大主题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陈老师还强调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从“知识灌输”走向“精神助产”,通过“深度学习”促进“知行合一”,从而提升学生道德能力,实现德育的目的。
讲座结束后,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对两节课例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点评,齐教授指出:第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遵循真实的生活逻辑,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第二,大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多元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构建一定的系谱图,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第三,作为教师,要有更高层次的引领,站在更高的道德认知点,对概念进行深度挖掘,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最后,徐静副校长对今天的教学做了详细的点评,并且就“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对“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大单元教学”与在场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徐老师提出“开放多元”“依据学情”“深度思考”三个关键词给老师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为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的方向。
“钻坚仰高,笃行致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本次教研活动中开课教师们所做的教学探索和尝试让与会教师深受启发,让我们且思且行,且学且进,在未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路上绽放更多智慧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