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使用培训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0-18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使用初探

——南湖二小承办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4年10月17日,以“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一年级新教材使用初探”为主题的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在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报告厅举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罗嫣才博士、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静副校长、南湖第二小学朱纯祥校长和区小学道德与法治首席教师南湖二小教科室陈蕾主任,以及建邺区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

本次活动由南湖二小姜心钰老师主持,共分为课堂展示、讲座分享、活动点评三大板块。活动过程中三大板块交织开展。

活动伊始,来自建邺实验小学分校的邱旭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小点儿声》一课。课前,邱老师借助观察任务单带领学生感受和体验校园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课堂上,邱老师通过声音屋的情境,给孩子呈现了两种贴近他们生活的“噪音”,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产生调音的需求。通过引导学生摆放音量条、演一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调音过程,形成在公共场合需要调音的意识,和具体的方法指导。

邱老师的课堂展示结束后,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陈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陈老师以《从“离我之境”到“动我之情”》为题,以邱老师一课为抓手,解释了为什么以情境串联课堂教学?又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些情境?陈老师从“何为大单元”“为何大单元”,从这两个概念性问题出发,回溯了磨课过程中课堂呈现的“三重遗憾”,为大家梳理了情境选择的四大理念。

前半场活动过后,罗老师先是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与讲座思路,接着对《我们小点儿声》一课做出了评价。罗老师充分肯定了邱老师调音板的设计,并给出建议:可以将调音板上的音量等级做更细致地划分,让教学效果更进一步。不仅如此,罗老师针对本课创设的大单元情境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更多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在辨析交流的过程中形成道德意识。

紧接着,南湖二小的刘春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同为新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前,刘老师布置学生完成课前观察单——“我的快乐小天地”,让学生与校园产生情感联系。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带领学生聚焦于这些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生活场景,并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干净整洁,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这些干净与整洁带来的便利,产生维护校园卫生的意愿。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组织学生思考、交流,提炼出维护环境整洁的具体方法。课后,刘老师还给大家安排了课后任务,指导学生继续展开新的观察,储备新的认知,以衔接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两节课共同围绕大单元情境“欢欢乐乐文明行”,共用大单元评价体系“文明能量瓶”,体现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课堂参与度给学生的小能量瓶加星;根据课时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给黑板上的大能量瓶加星。这种评价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激励,强化认知,激发情感,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个性化理学”是二小的一张名片,立足新教材,面向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个性化理学实施的契机与价值又在哪里呢?针对这一问题,南湖二小的祖杰老师在两节课后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以个性化理学助力教学评一体化的推进》的讲座。祖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向老师们介绍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以这两课所在的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单元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课堂展示与讲座分享结束后,徐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徐老师提出大家要结合新教材对照课程标准设置课程目标,及时转变自己的课程理念;鼓励大家在教学中要敢于坚持,敢于尝试,因势利导。

针对《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教学,罗老师也带领大家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她先是鼓励在座教师对于本课提出自己的疑问:课题何时揭示?教学目标如何确定?针对这两个疑问罗老师做出以下解答:道德与法治课的课题更多的是观点的陈述,所以建议老师有层次的、自然地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呈现课题,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记得随时扣题。另外,可以借助理学单,了解孩子的认知经验,确定学习目标,进而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最后罗老师鼓励大家做到“两个坚持”。第一,教师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需要教师做到正面引导,给孩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创新”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根据学生生活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环节。第二,教师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跟进学生生活,把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把学生的真实生活纳入教学设计的考量中去。

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听有所感、听有所思、听有所悟。相信老师们会将本次教研所得扎实地落实到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多一些理性与深沉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