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英语

聚焦绘本教学 提高课堂品质

来源:南京市陶行知小学 孙怡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4-14

英文绘本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工具,这些年绘本教学也渐渐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和研究,这种以故事为支撑,直观易懂,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材料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应用,如何能够在课堂中充分落实英语核心素养,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扰。针对这个话题,3月29日上午,建邺区第五盟区的六所学校在致远外国语小学进行了相关英语教研活动。

在这场教研活动中,三位优秀的教师先后为我们带来了三节生动活泼、设计精巧的绘本课,盟区首席张丽宁老师紧紧结合展示的三节绘本课给我们作出指导。

来自金中实小的万颜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绘本故事《A silkworm’s life cycle》,整节课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注重思维品质,自课堂之始就立足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教师利用流线图呈现板书,使得文本结构清晰易懂,在学生读书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提炼关键词句,极大程度上帮助进行读后复述输出。文本处理详略明显,恰到好处,从学生的反馈中能够发现文本重难点已经被充分理解,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来自致远外校的黄芳老师同样是选择了五年级的绘本故事《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黄老师的这节课方式新颖,阅读任务具有梯度性和挑战性,从泛读到自读,再到精读,每个环节的任务都紧扣文本,不单是阅读,而是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素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结尾的情感深化十分巧妙,设置了一个课堂小剧场,让男生来模拟母亲怀孕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将文本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科学文本被呈现的妙趣横生,学生们也收获颇丰。

来自致远分校小红花小学的雍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年级的绘本课《A hat’s trip》。雍老师将文本特征与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巧妙结合,编创了一个独创的歌曲作为整个故事的线索,将学生们带入了故事情境中。十分扎实的处理了绘本故事中的拦路虎,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拓展活动结合文本押韵的特征,让学生们自行编写一个故事片段,旨在让学生小组活动,发现特征,拓展文本。

继三位老师精彩的绘本课之后,六所学校的老师们都就自己对于绘本教学的理解进行了讨论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困惑。其中跟上兔子系列绘本的编者之一,来自陶行知小学的张彦老师提出绘本阅读教学设计需要与学生的自身生活产生联系的建议,学生可以借绘本的主题表达开放性、思辨性的观点。致远外小优秀的青年教师史轩轩老师,提出了自己对于绘本教学的困惑,不知如何制定绘本教学的目标;是否该在每个绘本课之后深化情感;如何避免把绘本课上成Story time。

最后,盟区首席张丽宁老师就这些问题,给大家开展了讲座《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深刻分析了当下绘本课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策略,首先根据低中高年级特征制定多元化、分阶段的绘本阅读目标,其次构建多视角、重整合的绘本学习策略,最后提供多平台、共同体的绘本保障机制,为大家的绘本课教学指引了方向。

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分别从实践和理论中汲取了养分,在讨论和分享中寻找到了突破口,每个人都收获满满,有所思考。

我认为绘本课的核心在于借图文并茂的绘本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其实绘本重要的不仅仅是看懂或者是弄懂里面复杂的语法句式,最关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呈现绘本封面让学生进行预测,也可以让学生先泛读提取关键信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制定都不只是浮于表面的理解文本,而是真正的运用文本,挖掘故事内涵,利用情节碰撞和图片提供学生发声机会,把“学故事”转变为“读故事”、“讲故事”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选择适合学生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绘本材料,将完整的语篇交给学生,不扣文字,不讲语法,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输出完成阅读。阅读后将学生带回现实,设置活动让学生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从而进行思考发声。

绘本教学仍旧有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本次的教研活动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多帮助,我也会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