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英语

提高英语教学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南京市陶行知小学 梁晶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5-23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这是“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一名教师要做的。

5月27日上午,建邺区第五盟区的六所学校在致远初级中学进行了主题为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的英语教研活动。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致远初级中学的沈磊老师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七年级下册的阅读课“Down the rabbit hole-Alice in Wonderland”。

在课堂上,沈磊老师带领学生一同进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整节课的亮点在于沈磊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需要开动脑筋思考、发散思维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这样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开放性的对结局的猜想也留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整节课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建起一个高品质课堂。

在教学展示后,盟区首席、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张丽宁老师进行了专题发言《找准中小衔接的基石——小学英语学情分析》,张老师对课程标准中小学的目标要求和中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细致地对比并提出许多值得借鉴的建议。同时,她在发言中与所有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启示。

随后,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来自二十九中的周伟老师进行了主题讲座《英语中考对命题中学科素养的测量对课堂教学的发拨作用》。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现在考试的命题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素养的考察,这也提醒所有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平时做起,从教学中做起。

最后,致远初中的周志健老师对阅读课进行了评价,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每一位老师都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小学一线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一、课前预习

六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一个重要阶段,学习方法方式要逐渐改变,学习由教师的引导慢慢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在中年段,一般的预习方式是听、跟读课文,画出你所不懂的地方。但在高年级年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问、划重点、知识点扩充、查读语音等,让预习不再单一,而是一项具有一定挑战的的任务。

二、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将课堂高效的利用起来。比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花了很多时间对知识点、题目讲解很细,而学生则较为被动,能够表达的人数、次数都比较少。教师应调整教学设计,多组织让学生表达、展示的活动,让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课后练习

通常的练习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以及语法的掌握程度,而思维品质这一块涉及相对较少。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一遇到思维含量高的题目就出错。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这一块多花些思考。不仅成为练习的搬运工,还要努力成为有思维含量练习的创造者。比如,fish一词,不少学生刚接触时就是弄不明白,我们在讲解时不能只停留于言语,应该采用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在练习中,我们从网络选取插图(第一幅:河里许多鱼;第二幅:有人在钓鱼;第三幅:家里在吃鱼),这样学生就能借助图片主动地辨析、思考,通过练习更好地理解fish一词,这一方式也能帮助学生在脑中生成图式记忆。

四、课后作业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局限在课内,我们也要利用课后的时间和资源。例如,核心素养中有一块是文化意识,课本中Culture time有专门的中西方文化介绍和对比。但是这一板块只是打开学生眼界的一把钥匙,门后的内容学生并未见到。对于未涉及的一些资源可以交由学生开发,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课上与同伴分享,既可以扩充他们的眼界,了解更多地西方文化,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利用好课后作业这一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