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英语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来源:致远分校 曹瑜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5-24

2018517日,在南京致远初级中学举行了以“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英语课堂教学”为主题的英语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对于常年在小学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我颇有指导意义。

首先由来自致远初中的沈磊老师执教一节初中新授课. 课型为阅读课,课题为Down the rabbit hole---Alice in Wonderland. 这个故事其实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但英语的文本,阅读的课型,这在初中教材上是一次新的尝试。沈老师是一位很好的先行者。自然优美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言,循循善诱的引导,巧妙衔接各个知识点,向我们充分展现了教师的良好素养。

接着建邺区第五盟区首席教师张丽宁老师做了《找准中小衔接的基石——小学英语学情分析》的讲座。她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析小学英语的分级目标,再与初中进行对比,让我们明确自己的教学重点,做好中小衔接,尤其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张校的讲座让我们明确教学应该有重点,有目标,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而不能盲从。

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周伟老师给我们做了《英语中考命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量对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的讲座。周老师从对语言能力的考察、对文化意识的考察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了解核心素养,关注高中课程;二、研究中考命题,加强测评素养;三、重视反拨作用,改进课堂教学;四、增强学习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三位老师或是授课,或是讲座都从不同维度就中小衔接提出明确的建议,让我受益良多。

一、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重点在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两个学段的分级目标在内容上是相匹配的。作为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师要自觉地相互交流,熟悉彼此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整合两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新生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就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和紧迫感。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也避免造成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浪费。 

二、注意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小学老师应该相互交流学习。 教学中适当引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景,增加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以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与此同时,还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深入研究了《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和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并耐心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他们树立信心,以期达到英语课堂的真正活跃。 

三、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阶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音标、拼读规则,初步养成自拼单词的能力,有效地学会自觉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而初中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适当的引导。

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地延伸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非常喜欢周老师最后总结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最为老师不管小学还是中学从教,应该一脉相承,关注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的同时也要承上启下,融会贯通,最后受益的有学生们也有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