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绘本课上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悦读”呢?建邺区第四盟区为让学生的绘本学习更加高效愉悦,11月22日来自四所学校的第四盟区英语教师,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教研。
河外小学部的凌长蓉老师,南外河西一附小的舒馨娴老师,南外青奥村小学的张雅洁老师带来了三节精彩的绘本课。随后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余林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对绘本课教学做了深入浅出的指导,让大家收益匪浅。结合余老师的讲座,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总结与思考:
1. 重点关注意义建构
对于绘本而言,图画就是它的生命。一个好的绘本,它讲述的是三个故事:第一个是图画所暗示的故事,第二个是文字所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图画和文字结合展现的故事。而我们阅读绘本的最终目的就是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绘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老师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每个人生活阅历的不同,导致他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他所产生的观点也千差万别,老师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引导,尊重其个性化的观点。
2. 巧妙利用多模态协同
如何抓住文本背后最核心的思想,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张雅洁老师的Luke’s blue box一课中,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始终,首尾呼应,教育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特长,要自信。凌长蓉老师则用Everyone loves Lily more一课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舒馨娴老师在This is my family一课中落脚于亲情和友情,暗示This is a big family。
绘本是心灵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育人的良机。要想抓住此良机,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切忌聚焦词汇,忽略语篇。眼中要有“故事”,故事重在整体。其次,教师对阅读的引导,重在问题引导,大问题指向故事整体的理解和深化。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通过map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整体故事的理解以产生情感的升华。注重多模态协同,师生、实物、情境等等把阅读课推入深度,引领文化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
余老师谈到,阅读要贴近文本,做close reading,学生要在其中学会提问,开拓思维。老师提问的内容要有质量,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或者针对文章情节进行梳理提问,分析其性质,又或是问一些包含文章深层含义的引申性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索。
我校是一所精致的小班化学校,我们努力关注每一个日子中每一间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力求让给每个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英语课上都有收获,自信阳光,乐于思考,在合作与交流中成长。感谢余老师的精彩点评和指导,让我们能够更加多元化的观察课堂,让我们明白了深度学习要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设计,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尝试,有了新的感悟。我们的绘本阅读课给每个孩子都带来了乐趣吗?我们是否给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呢?我们用心教育,也要不断总结,反思和吸取他人长处。
